第136章 香消玉殒赐葬金陵(1 / 2)

加入书签

送走了武将,迎来了文臣。(book./)临近正午,安乐殿外候见的官员只剩下太子晃一人。

“启禀父皇,今已查明,几名僧人在刑部大牢遇害,凶手谎称是奉万岁旨意所为。”太子晃头戴紫金冠,一袭朱红朝服,跪地呈秉。

“空口无凭,狱卒何以为信?”安西大将军古弼征发大批军队赴仇池进攻杨文德,拓跋焘一连十几日没睡过个安稳觉。又撑过了一个上午,坐在案前,一副憔悴的倦容。

“这。。。。。。仅凭揣度。”

“混账!”

察言观色,沉声叹息,“父皇息怒。世人皆知父皇厌弃沙门,关在狱中的犯人又偏偏是些和尚。。。。。。”

细究起来,太子的话亦不无道理,怎奈真龙天子即便有错也俱不能认账,“众妖僧诱拐良家女子藏匿寺院,教唆其行杂交轮坐之**事,罪大恶极!当日被宗爱救下的两名女子险些落入虎口。沙门**逸,死不足惜!”

“两名民女报了案,为官者下令拿了人,可被捕的几名僧人并未招认,父皇切勿偏听一面之词。”

“人是从庙里救下的,两名民女何须诋毁自己的清白,去冤枉几个素昧平生的秃驴和尚?”心如明镜,淡淡翻了对方一眼,“宗爱,将当日庙里发生的事情,一字不落地讲给太子听。”

“喏。”宗爱嘴里复述着当日解救两名民女的经过,心里暗暗揣度:这下他可彻彻底底将太子爷得罪了,万岁这是成心断他的后路啊。

惊鸿轩那夜之后,主仆之间已然多了一层无形的隔膜。万岁爷没有治他的罪,却又恐他暗地里生出二心。借沙门救美一事,令他与太子当面对质,意欲断了他另投他主的念想。

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他宗爱明白鸟尽弓藏的道理。水至清则无鱼,若想活得长久,就得暗暗搅起水底的泥沙。政局纷乱朋党相伐,他这枚棋子才有用武之地。尘埃落定之时,即是他的死期。。。。。。

太子离去不久,拓跋焘便传了午膳,谁料方才吃了几口,就听说孟太医在殿外求见。

“宗爱,叫他进来吧。”若非遇到棘手的事情,太医断然不会选在午膳时打搅他。心里当下升起不详的预感——

莫非,那奴儿出了什么意外?

孟大兴跪在屏风外俯首叩拜,讲话支支吾吾似有难言之隐。拓跋焘遂命人退去左右,放下手里的筷子:“说吧,何事急着见朕?”

“小臣罪该万死,恳请陛下恕罪!事关书女的病情,实不敢延误,惊扰陛下午膳,实属无奈。。。。。。”

宗爱跟着众奴婢出了殿门,二话没说直奔惊鸿轩。看孟大兴那副提着脑袋觐见的德行,料定那步步该灾的小丫头又遇到了什么麻烦。

自从那夜之后,万岁再未驾临过惊鸿轩,甚至连问都没问过一句病中的小女人。兵发仇池或许是个原因,可万岁还是给了德妃宠幸。

是厌弃了,还是因为他?

唉——

书女小产不能侍驾,天子临幸他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走着瞧吧,许是他多虑了。

匆匆进了门,但见惊鸿轩的窄榻上平整如新,屋内除了两名奉旨陪侍的宫女,再无他人。

“书女何在?哦,万岁潜咱家过来问问。”心口不由一沉,莫非。。。。。。生死无常,不敢再往下想。

“回公公的话,书女她——没了。”两名宫女互看一眼,战战兢兢地跪在榻下。

“什么时候的事?因何不报?”脑袋轰的一声,思维断线,一片空白。

“今日一早。德妃和左右两位昭仪奉皇后娘娘旨意来送行,嘱咐将姑娘入殓,恩赐葬于金陵。”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