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五章 专利(2 / 3)

加入书签

着蓉姐姐衣衫不太整满面有春容,她并没有奸计得逞的快乐,反而有隐隐的失落。

    沈光林给她找了事情做,她很高兴的去做了。

    甚至,她还专门回京城了一趟,从专利局拿了别人的专利书过来当模板。

    其实,术业有专攻,搞科研的人或许专业方面挺厉害的,可未必在撰写专利这一块也厉害。

    但是沈光林就不一样了,他自己最擅长的工作就是撰写论文和撰写专利,要不然怎么能当学术流氓呢。

    沈光林的师傅和师兄们也都精于此道,他们以此为生,这也是有传承的,沈光林还是其中的佼佼者。

    当然,即使是专利申请好了,别人想规避专利说难也难,说简单其实也简单。

    就比如,所谓的仿制药,也并不是完全100%仿制的,药厂一般情况下是会给药品的主化学式里加上一个尾巴的。

    不同的公司会加不同的尾巴。

    就这样,大家生产出效果雷同的药品还互相不侵犯专利。

    因为《专利法》基本也没有办法证明,起作用的究竟是哪一部分。

    当然了,药厂也不是完全没事干,他们得证明这个添加的尾巴没有什么恶劣后果,宁可没作用,可不要乱作用。

    其实,有些药品对于不同的人群也是有不同的作用体现的。

    比如,这个年代有一种针对痛风降低尿酸的药,叫做别嘌醇。

    痛风其实是一种代谢病,源于高尿酸。

    人吃了含嘌呤高的食品,代谢之后会产生尿酸,可是尿酸在血液中的溶解度很低,超过一定值之后就会沉淀在距离心脏较远的关节的位置。

    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到了尿酸结晶的存在,就会诱发急性关节炎,也就是痛风。

    经过科学家的研究,别嘌醇就出现了,它可有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使尿酸酸成减少,降低血中尿酸浓度,而且,它的副作用很奇怪,白人或者黑人服用之后的副作用很小。

    但是,针对黄种人,尤其是具有某种基因的黄种人,几乎就是致死的。

    这也是在实践中才发现的。

    这个年代华夏得痛风的人很少,大家吃都吃不饱,怎么会有机会去得糖尿病,痛风这一类的富贵病呢。

    可是,欧美发达国家人民生活富裕,饮食习惯又不太好,得痛风的几率就很高。

    在治疗痛风的药物中,秋水仙碱是有剧毒的,因此他们也就研究出来了一款叫做别嘌醇的降尿酸药。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这种药对于黄种人的致死率会有那么高呢。

    真正发现这个现象的其实是扶桑人,他们以前也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