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四九章 引物(今天一更4000字)(3 / 6)

加入书签

nbsp; 还好,实验的原理他是知道的,研发的过程也有参与过,也不是完全没有底气。

    其实,pcr检测对于模板dna的纯度要求并不是很严格,只是不能混有蛋白酶、核酸酶以及taq酶抑制剂就行。

    引物才是决定pcr结果正确的关键。

    而且,引物的选择和设计是有特别要求的,以15~30个碱基为宜,而且两个引物之间不应发生互补并尽量减少重复的碱基。

    后世那些成熟的商业公司,卖的就是成品的试剂盒,拿过来直接就能当引物用的那种。

    但是,这台pcr仪器毕竟是全新的,并没有准备合适的引物,因此还是要自己配的。

    还好,沈光林在京城的时候就让人做出过这类引物,也已经进行过一次dna亲子鉴定了,不算生疏,但也不熟练。

    这才初四就开工了,实在等不及了,老赵已经催几次了。

    仪器都到了,赶紧试试吧,那么多嫌疑人都是在里面过的春节,早点找出真凶,也早点送大家出去。

    沈光林等人和金陵大学的生物老师到了之后,测试就要开始了。

    新仪器早就搬了过来,体积并不算大,这已经是第三代pcr仪器了,是使用集成芯片控制的,自动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如果不是利润收割的高峰期还没过去呢,其实他们连第四第五代的pcr仪推出来从技术上来讲也并不困难。

    这次dna检测的地点选在了建邺公安局的理化实验室,大家一起做个见证。

    毕竟这件仪器原本就是沈光林捐给建邺公安局破案用的,先用来检测沈光林和林阿姨dna的匹配度,也是第一次尝试。

    也让大家看看高科技究竟好不好用,是时候更新一下观念了。

    据说,就这个么破玩意,要一万多美元呢。

    不过,如果能够破案的话,一万多美元其实也不贵。

    对于单位来讲是不贵,但是对于个人来讲,这仪器还是有点太贵了。

    大家围拢在一起,谁也不敢轻易触碰它,也就是沈光林拿着美工刀哗啦哗啦的撕扯着包装纸。

    pcr仪器除了主要设备之外,还含有各种易碎器材,比如,设计引物的各种试剂和缓冲液等等。

    这些东西当然是要包裹的严实一些,用的是发泡的塑料袋,长城集团设计的专利。

    “不愧是花旗国生产的设备,包装做的真好。”众人做着感叹,就连一个烧杯都是用发泡的袋子包裹的,跟后世快递的包装一样。

    “这可不是花旗国生产的设备,这是咱们长城集团自己生产的仪器。”沈光林指着一个不算很显眼但也足够醒目的标志说道:“大家看这里”。

&n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