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计划(2 / 3)
人收购。只是准备第二天雪橇运输队出发的时候,他交给士兵两张手令,分别给王勇和吴强,要求尽可能满足何惜生的要求,但是在使用火硝等之前,何惜生必须说明情况,否则不予使用;发现情况不对,可以把何惜生扣押起来。
何大柱本来就是这大连山外长大的人,周围地形还是比较熟悉,只是何大柱是孤儿的时候没在意,给梁铁匠当徒弟很少出来乱逛,一些细节也就不是很清楚。何惜生接收了何大柱的记忆,自然清楚这一点。他必须实地考察清楚,才能考虑具体怎么做。他知道,不要看王勇没反对,到时不讲清楚王勇绝对是不许使用的。
何惜生带着三百人,向边境滑去,一边训练,一边观察地形,留意是否有敌情。转了大半天,心下确定就马上回到军营,找王勇商议。何惜生请王勇拿出地图,看了一下,觉得地图太简略,只能大略地说说。好在王勇曾随文定国扫荡蒙匈,对前方的地形也很熟悉。何惜生指着地图,说出了自己的主意。
蒙匈与大华,大连山是一道天然屏障。两国之间,只有神劈大峡谷可以通过大军。只有少数人才能翻山越岭,从山顶经过,而且还没有直达的路,随时可能遇到凶猛的野兽。马匹是不可能爬上陡峭的山岭的。大华斥候就在山顶瞭望,可以很远就发现敌情。大峡谷的最外端又叫虎跳峡。虎跳峡外两侧几里,是几十丈高的悬崖,无法攀登,再远些有可以上山的小路,只有人和小动物可以通过。虎跳峡全长近十里,最宽处不过十丈,最窄处,据说曾有猛虎一跃而过,故名虎跳峡。只要在两岸埋上火药,敌人来的时候,点燃火药,一方面爆炸的山石飞下来,,整个虎跳峡必然全部被埋,敌人插翅难飞。如果爆炸威力足够大,虎跳峡会被封闭,至少整个冬天,蒙匈人都不可能进入大华!当然点火的人也可能再也回不来了。只要几个点火的人,至少可以消灭几千敌人,这笔账谁都会算,谁都会答应!
王勇呆呆地看着何惜生,心里震撼极了:“这小子,够狠!这条计,够毒!这头脑,够精明!当年文定国大元帅被人称为杀人魔王,可那是真刀真枪地杀,自己人的损失也不少。这小子,不知道个人的武功如何,看那副身板,就是没学武,只要有好老师教教,用不了多久就能有所成;早上听他念诗,虽没念下去,也可以看出文采出众;能够想到发明滑雪板、雪橇,能够想出这么狠毒的计策,头脑绝对不是那些腐儒比得上的!”王勇呆了一会儿,表示赞同,说要请示刘都督,赶忙叫人把这一切写下来,也请求多准备火药,飞鸽传回太平关。具体怎样,两人经过反复讨论,终于敲定。
首先,在虎跳峡外十里处宽阔处建一个临时军营,可容纳一千人左右,既要训练士兵雪地滑雪作战,又可前方在立一道防线,还能给斥候换岗休息。同时,派人在虎跳峡两侧挖好埋火药的坑备用。火药一到,立刻埋上。埋火药时为了防潮,用羊皮袋装好。导火索要比较长,以便点火后有足够的时间撤离;避免受潮,等到点火时再装。峡谷较长,要多设置几个爆炸点,重点是虎跳峡最窄处两侧,坑要大些,深些。
然后,确定值守火药点,并随时准备点火的人员。这些人员要经过培训,培训传递消息,点燃火药。传递消息要弄清敌人的数量、位置。何惜生提出,同侧传递可能不太方便,悬崖顶上有大树巨石,如果是两侧互传,不易受到阻碍,能传递很远。这些人还要找好撤离路线,训练点火后迅速撤离。计划每个爆炸点两人值守,方便点火后接应,因为有的爆炸点可能在悬崖上,行走不便。还要分两班轮流值岗。
关于点火,如果敌人在一千左右,不必点火,敌人在雪地行动速度慢,肯定不是滑雪兵的对手。如果敌人较多,由最外侧的人看到敌人完全或大部进了虎跳峡,发出准备点火的消息,得到完全回复后发出同时点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