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徭役(2 / 3)

加入书签

,当然以后有空了,能够学会更好。侍卫们先还怕不会识字就不能做侍卫了,这下放了心,不过都暗下决心,以后努力学识字。

每到一个峡谷,何惜生都停下来看看,然后又走。吃东西都在雪橇上。午时末,来到一个比较大的峡谷。峡谷坐落在神劈大峡谷的一侧,呈葫芦形,因此叫葫芦峡,距关外府军营不到二十里。葫芦峡分成两部分,每部分都是中间大,两头小。上面部分长一百多丈,最宽处有七八十丈;,两边的岩石向里靠拢,只有五十丈。最外面的出口有有一百丈左右。两边的山岭较陡,高达二三十丈。而登上山岭,又是两块宽阔的平地。峡谷外,也是一块宽阔的平地,很明显是常年冲积形成的。

何惜生看了一会儿,拿定了主意,就叫侍卫一起回城了。

回城时路上不再停留,也就快得多了,刚到酉时,就进了太平关。何惜生叫侍卫各自回家,明天来找他。侍卫都不同意,说晚上再回家。何惜生也就不说什么,带着侍卫到了巡抚衙门。

何惜生见到张志祥时,张志祥说也正要找他。原来,经过统计,这一天报名参加徭役的人将近六千人,估计明天还会有。其中虎跳峡以外的就有五百多人,光妇孺就接近四百人。按规定,妇女不服徭役,可以代家人服徭役。虎跳峡的妇孺无家可归,一再请求。其他地方还好,全都是男子。张志祥最初估计,最多不过三千人,毕竟冰天雪地,做什么都不方便。现在多了一倍,张志祥也不知道怎样安排,因为说了具体事务何惜生负责。何惜生一个人当然不能把事情做完,至少要拿出章程,张志祥才能派人协助。派人找何惜生,谁都不知道哪儿去了。

何惜生告了罪,说自己去看地形去了,忘了打声招呼。听说这么多人,何惜生也吃了一惊。本来以为前段时间大量征召,应该不多人了。他可是听说征召了大概六万人,连训练场地都没有,都是轮流训练。张志祥解释说征召六万人,有两万是关内府的,不在太平关;还有部分征召兵也报了名,说是既然训练不成,先服徭役;如果征召兵服徭役传出去,还会增加许多。何惜生想了一下,就做了安排。葫芦峡安排三千人,其中一千人挖坝基,两千人开山取石;坝基挖好后,砌堤坝,运输石料,开山取石看情况调度。打听了煤矿所在地,派一千人挖煤运煤。再问了烧石灰的地方,派两千人开山取石烧石灰。由于放炮会引起雪崩,所以不能放炮,只能多派人手取石。其实何惜生想过烧制水泥的,他在水泥厂去修过机器,就问过水泥烧制过程,不过现在时间上来不及,水泥要求的温度、密封、压强都比较高,一时半会做不到,他也怕别人问起不好解释。妇孺分处安排做饭,注意尽量同其家人在一处。暂时就不再接受报名,有报名的留在明年再说。葫芦峡比较远,必须设营地,这就找刘智升帮忙,军队设营地是有经验的。去葫芦峡做饭的妇孺,同运粮的人马,明天乘坐雪橇,先头赶到,做好饭差不多就中午了,其他人也就差不多到了,吃了饭下午就可以开工。

张志祥本来头痛,听他这么一安排,就基本上清清楚楚了,不由得暗暗嘀咕,自己真是枉读圣贤书,连一个铁匠都不及。为了明早就出发,今天必须布置下去。不过有了何惜生的大纲,张志祥及其属下就不难了。

何惜生告辞了张志祥,转身就找到了刘智升。何惜生先说了营地的事,刘智升很支持,不光派人搭建营地,还说新兵训练打到的猎物也给三个徭役点送些过去,一方面给百姓提高生活水平,还能减少粮食消耗。刘智升又问何惜生侍卫的事。何惜生回答了。事情办完,就等明天出发,现在没事,刘智升就叫何惜生喝酒。何惜生也不推辞,打发几个侍卫回家,就同刘智升喝酒了。

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聊着聊着,就说到了何惜生的婚事。时间就要到了,今天二十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