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政务(1 / 3)

加入书签

是啊,征召的工匠也是有功之臣,就算不封赏是继续留用,还是解散回家?留用,又做什么?战争暂时结束,滑雪板和雪橇制作过多也没有用。没出征的征召兵更是太多,解散吧,明年又临时征召?不解散吧,他们做什么?东门军营安置了难民,军队回来了,还愁着不好安排。虎跳峡以内的难民可以安排回家,以外的呢?

这已经是政务的范畴了。开初讨论军事,几个文官不好插嘴。现在说到政事,文官再不开口就不行了。

百胜省巡抚张志祥觉得自己很窝囊。在这北疆,文官不仅受到朝廷的管辖,御史的监督,还受到政王爷的约束。政王爷实行无为之治,轻徭役,薄赋税,每年的收入只要能超出支出,略有节余就行。北疆土地贫瘠,皇上对政王爷爱护有加,取消了所有北疆对对朝廷的进献。

北疆最大的支出就是军费,其中军饷军粮占了绝大部分。根据《大华兵役法》,大华地方常备军为:(1)府县兵:县级只有步兵,十人一火,设火长,十火一队,设队正,另加设火头军,每队加设一火,一县两个个队,领导为都统一人;府级,在县级基础上增加骑兵一队50人,设车骑将,分2个小队,设车骑令,领导为都尉一人。(2)省级兵:步兵:十队一团,设校尉,十团一旅,设旅帅,一省一个旅;骑兵:骑兵一队50人,十队一团,封骠骑将,十团一旅,封中郎将,一省一个旅;有的一旅步兵5个团骑兵五个团形成混成旅,即是旅帅,又是中郎将。战争时期可以扩大到一省四个旅,或不受限制。另设辎重兵,每团加设一队;军法处,每旅加设一队,称宪兵、宪兵长。通讯:团级以下不设,团级以上由侍卫组成,团级10人,旅级20人,都督师级40人,享受编制待遇。也就是说府县兵极少,可以忽略不计,省级兵18000人左右,北疆的军队编制不足,百胜省以前只有12000多人。这部分人的军饷军粮不是小数目。但是对一个省来说,上千里的面积,真不算多。

北疆的次要支出是官府的俸禄。根据《大华地方官制》,只有乡级及以上官员才有俸禄,而且各级行政都很简单,就连巡抚衙门所有公职人员也不到一百人,所需俸禄不多。

徭役无活可派,就以钱代役;百姓不愿出钱,就降低标准,低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一般帮工每月可得三百文,以钱代役只出每月三十文。赋税根据支出,进行分摊。这样做,百姓确实好,可是官府就没钱了。一个省,上千里范围,只有不到五千两库银,还是多年节余下来的。

张志祥说:“王爷,刚才我算了一笔账,这次战功封赏所需不多,百胜省完全有能力支付。刘都督方面计算出来后,我立即拨款。只是这减免了赋税徭役,增添了军队,百胜的库银不知道能支撑到哪一天?还有,军队忽然增加,粮草的消耗大量增加,前几天还开仓救济逃难的百姓,粮草很快就会消耗一空。我知道朝廷的粮草已经在路上,那本来是计划给援兵的,援兵现在不需要了,粮草还是否继续运来?就算运来了,解了燃眉之急,以后怎么办?还请王爷拿个章程。”关外府府台刘健、太平府府台于鹏也跟着附和。

政王爷又头痛了。他一向是当甩手掌柜的。不当家,不知道油盐柴米贵。政王爷拿不出章程,说:“你是巡抚,你说咋办?”

“首先报告朝廷,粮食继续运来,援兵回去;然后提高赋税,提高以钱代役的标准,继续在内地贩粮。”张志祥很为难,知道这样会触动政王爷的神经,说话也低着头。

政王爷看看众人。大家都也提不出好的办法,只好不做声。

“如果有人没钱,不愿以钱代役,那怎么办?”有人问。是啊,标准高了,我不出钱了,干活吧!可是有什么活可以做呢?大家面面相觑。

何惜生灵机一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