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完婚(1 / 3)
何惜生到处看了一下,实在是帮不上忙,就到书房坐着喝茶。书房是以前财主的。财主很少看书,总得装个门面。杨建池给何惜生留着,也是为了给他装个门面。不过没有配书童,一是新房,主人还没入住;二是这个主人在杨建池心里是一个字都不识的。
何惜生翻看了一下书,确认这个时空与以前的时空没有半点联系,就是文字和语言和以前世界的中国古代差不多。也有一些字不一样,不过是少数,何惜生还能根据上下文大体猜出来。奇怪的是,这个时空不像上个时空的中国古代的书写习惯,反而跟后世相同,都是从左到右,横行书写。远古传说也相似,这让何惜生想起以前世界也是,不论那个民族,都有大洪水时代,都有神话传说。历史也有点相似,经历了几个朝代的变迁。
看了一会儿,侍卫来报,开午饭了。
何惜生上了席。席上除他一人是主人外,其他的应该都是客人,又都不是,全都是来帮忙的,杨建池也是。吃的也不是大餐,是一些畜牲下水之类。对于杨建池来说,有点委屈;对于其他很多人来说,已经算是大餐了。
何惜生站起来,端了酒,对大家说:“今天下午有事,我也就不劝大家喝酒了。现在敬大家一杯,感谢大家的帮忙!今天是我的喜事,大家来帮忙,是看得起我。黄铁牛等会统计一下,在座的每个人给二十文的红包。”
红包?帮忙有吃的就不错了,还有红包?何爵爷真是太好了!
吃过饭,刚收拾好,就有客人登门了。第一个客人,竟然是百胜省都督刘智升。作为全省最高军事长官,竟然第一个来捧场,真是给足了面子。他偕同夫人,还带着两个十几岁的儿子。当然不会空手,礼金五两白银,还有一对玉石耳环。另外一口箱子,是何惜生的银子。现在何惜生搬家了,当然得拿过来。侍卫不可能完全都来,大家那样,光是侍卫也得摆好多桌。十个侍卫,都是跟随何惜生出征过的。侍卫也都出了礼金,最低二百文,吴强最多,一两。杨建池现在已转行当了总管,记下账目。不过何惜生打了招呼,不要唱礼,免得有的人实在不好意思。何惜生和杨建池连忙招呼请坐。奉茶就不必了。初步估计有两百多人,完全奉茶连茶具都没那么多,何惜生现在也没佣人。几个侍卫根本忙不过来,也都是大老粗,玩不来细致活。侍卫的家人也不行,不是老就是小,厨房还要帮忙。客厅里的桌子上,外面院子里的桌子上都放着大茶壶,边上放着几个茶碗,谁要喝自己倒。
有人开头,客人陆陆续续地越来越多。有身份的人只要不是大事,都可以灵活安排时间,当然先到。而真正的老百姓,家里有事,或要出工,只能晚点来。
客人来了,先拱拱手,说几句恭喜的话,然后送了礼金礼品,也就不再与主人多聊,各自找自己相熟的人聊天。或是在院子各处瞧瞧。何惜生只能站在院子里,迎接各位客人。许多客人都是只有一面之交,从来没讲过话。比如关外府府台刘健、太平府府台于鹏,还有军队的那些校尉。也怪何惜生崛起太快了,一个月之间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铁匠成了百胜省举足轻重的大人物;而且何惜生也太忙,从王府献计开始,武库令制作,军营训练,出征虎跳峡,葫芦峡修建,没有一天安稳的日子,好像他没做什么,大多数只是动了嘴皮子,但少了他就没有那些成果。可以知道何惜生正在走狗屎运,还不知道要走到哪一步,先把交情攀上,也给自己留条后路。
何惜生忽然看到黄铁牛偷偷摸摸走到杨建池面前,掏出钱袋。何惜生当然明白是什么事,就走过去,按住了杨建池准备记账的手,眼睛盯着黄铁牛,说:“拿回去!”黄铁牛低着头,站着不动。杨建池就打和牌:“何爵爷,那是他们的心意呀!你这个上司成亲,下属不来不对吧?”何惜生还是盯着黄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