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专利(2 / 3)
本检查不过来;如果是单独经营,官府只需在少数地方检查,就好得多。”
政王爷在上次大会后就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是该怎么做,却没有半点眉目。他也知道不可能一步就转变现状,但决定只要有理有利而且能给百姓带来好处的都去做,现在何惜生的说法完全符合他的三个要求,他当然同意。他说:“何爵爷,你的提议很好。我决定立刻制定细则,在北疆实行,同时上报朝廷。至于朝廷是否同意,就只能尽人事以待天命了。你还有什么补充吗?”其实他看来,皇上是不会驳了他的面子的,就看其他的大臣会不会提出些反对的意见,影响皇上的决断。
“我昨晚已经想好了大体框架,包括专利申报、转让、保护等方面,并在妻子的帮助下写出了草案,请过目!”何惜生递过草案。何惜生说是大体框架,其实细则已经差不多了。
“嗯,还是用羽毛笔写的,不错!”政王爷一看就觉得不错,慢慢地详细看完,抬头说,“很合理,本王准了。杨先生,请立刻起草上报朝廷的奏章。”
何惜生很高兴,至少在北疆他的专利法已经通过了,他跟瓷器窑主的合约再也不会违约了。何惜生随即告辞回府。政王爷本想留他慢慢谈一些,可要看杨建池起草奏章,就放弃了。反正以后随时都可以找何惜生。
何惜生刚离开王府不久,就有侍卫家人来找他了,正是与他的专利有关。才一天,太平关就出现了五个仿冒羽毛笔的人,而且其中四个还仿冒了他何爵爷的名号,连广告词都没做什么改变;另一个可以不算仿冒,只算仿制,叫卖也只有一句话:“卖羽毛笔!”侍卫及家人都知道爵爷不允许任何人打着他的名号做事。何况他们本身大多是老弱,又不是太平关本地人,连与人理论都不敢。只好找何惜生,看何惜生怎么办。
如果是以前,何惜生还真是不好办,现在不一样了。何惜生叫一个侍卫到府衙报案,要求立刻请仿冒的人到府衙理论,自己随后就到。
太平府的衙役听到是何爵爷报案,不敢耽误,立刻报告府台定夺。府台于鹏弄清了情况,立刻派人去传,要求务必带到。
何惜生到了府衙,捕快才走了不久,自然还没回来。于鹏见到何惜生,寒暄之后就问何惜生的意思。这不算是违规,在不失公正的前提下,征询苦主的意思是合理的。何惜生回答说以前没有相应法规,但冒名总是欺诈行为,看在没造成严重后果,建议没收非法所得以赔偿损失,勒令不得仿制就行。何惜生还说了他到王府的提议专利的事情,以后就有相应的法规了。要求合理,于鹏也认可了,再听说政王爷已经答应了专利法,心中对何爵爷的敬重又多了几分。
仿造羽毛笔销售的人很快就带来来了。仿冒的四人看到捕快来请,不等见官,就供出了东家。捕快当即分人去找。仿制的人卖得不多,保证以后不再做,恳请早点回家,免得家人担忧。
何惜生见他面有悲色,自然不为己甚,卖了的就算了,没卖的按一支一文的价格全部收购,让他回家。
仿冒的东家叫周兰山,是太平关首屈一指的大商人。其父亲周子轩曾任百胜省巡抚,告老还乡后把周兰山留在这里。由于家底厚,太平关的生意好多方面都把持着。太平关的文武官员都多少跟他有点交情。
周兰山到后,没认出何惜生在场,对于鹏说是自己叫人做的,不偷不抢,没有法令严禁仿制。何惜生看他嚣张模样,反驳说:“的确,你们是自己做的,没偷没抢。以前没有法令严禁仿制,但是很快就会有。别人的文章,你平时抄写练字送人都没事,科举考试抄来交卷就不行,因为你借用了别人的智慧牟利。而且,你这不是简单的仿制,大张旗鼓打着何爵爷的旗号,冒名是欺诈行为,就连百姓都可以讨要说法;今天可以冒名做笔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