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广告(2 / 3)

加入书签

关外府就是做小生意的,前几天在街上到处转,也没找到合适的生意,听说何爵爷要做生意,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还想来当个主管。听了何爵爷的设计后,才知道自己简直就是刚发蒙的小孩。还好有点基础,一点就会。一切准备就绪。可惜晚上何惜生想尽兴时,水仙却红着脸说不方便。最后,水仙看何惜生忍得辛苦,在何惜生的诱导下,闭着眼用手给何惜生服务了一次,两只手都活动软了。

大华平康十一年腊月初六,一个值得大华商界纪念的日子,一个大华文化普及的开端之日,何爵爷发明的羽毛笔正式登上历史的舞台,何爵爷的天才经商能力开阔了大华商人的眼界。太平关最热闹的大街上出现了一个小摊,一张桌子,一条横幅,几个人站在旁边大声吆喝。桌上上摆有一碗墨水,一叠纸,一些硬羽。

“你还在为学写字发愁吗?你还在为写字用纸太多而发愁吗?你还在为孩子学习写字花费太多而发愁吗?现在好多了!由一等男爵何爵爷亲自发明,亲自监督制造!神奇的笔!写得快的笔!省纸的笔!省墨的笔!好学的笔!价钱便宜的笔!”

很快,周围就围满了人。几个人立刻分工。一人示范,一人准备收钱,剩下的介绍,鼓励尝试,先试用,满意再买。问价钱,确实便宜:鸡毛笔一文,鸭毛笔两文,鹅毛笔三文,还有十来支鹰毛笔,要价二十文。

价钱太便宜了!经过试用,完全能写字!所说的好处,一点不夸张!这可是何爵爷发明的,何爵爷真是太为民着想了!我买!就是我家都不会写字,冲着何爵爷的名头,我也买!反正钱不多,买回去以后也可以学着写字。很快,几千支羽毛笔被抢购一空。收摊回家,一万四千多文!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钱!侍卫及家人高兴极了!何爵爷虽没说要给他们多少,就算是在这里的房租也行。

何惜生自然没上街去卖笔,他的事情还很多。何惜生打听了,太平关有烧陶器的地方,至于瓷器,最近的也在关内府。何惜生派了一个侍卫,拿了一个泥土墨水瓶去烧陶器的地方,要求照样子烧制一万个。何惜生自己亲自出马到关内府找烧瓷器的地方,也要求照样子烧制一万个。

何惜生考虑的很周到,太平关没有几人不知道他何惜生,随便派个侍卫去,陶器的窑主不会不给面子,价钱可以便宜点,毕竟生意还是比较大;至于关内府,别人不一定买侍卫的面子,还是自己亲自去比较好。

何惜生到了关内府,找到瓷器窑主。窑主的年纪已经比较大了。窑主当然很恭敬。就算不认识人,百胜省官府的大印还是认得的(何惜生被封为特员的任命书上有百胜省官府大印,何伯爵当然要随身携带)。窑主见了任命书还担心白干,没想到只是要求他在价钱是考虑,当然就只要了个最低价。平时瓷器出窑后看情况卖得差不多了再会开窑,熄火的时候很多。前段时间风闻蒙匈来袭,生意更是惨淡,想改行又放不下祖传的瓷窑,有生意当然要做。

价钱谈好,何惜生却不忙着签合约,拿出羽毛笔来,介绍了用途和好处,问窑主是否有兴趣。窑主是生意人,立刻看到了广阔前景,当然有兴趣。双方又进行新一轮磋商。最后谈定,窑主取得关内府羽毛笔的三年制作销售权;一万个墨水瓶的加工分文不收,还包送到太平关;窑主取得百胜省瓷质墨水瓶的三年生产销售权(太平关除外),销售所得百分之五给何爵爷;仿冒侵权何爵爷要协助处理。因为考虑到仿冒侵权问题,合约就要经过官府,官府才能查处,因此双方赶到府台衙门,签了合约。

关内府府台蒋光烈虽说没见过何惜生本人,但与何惜生相关的事迹听说了不少。何惜生在一月之间崛起,将来成就不可限量。不说何惜生的特员身份能够压制他,就是那个一等男爵身份也让他要恭敬些。蒋光烈了解了情况后,欣然在合约上盖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