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文定国回京(1 / 3)
于是文定国让军队的多数人先回京城,自己留下两千人护驾,就在东土三省转了一圈。文定国和皇子、公主到木阳省义王的封地上住了几天,受到了义王一家人的热烈欢迎。可是文定国总感到处处不对劲,可是又说不出什么原因。好在两个皇子的新鲜劲很快就过去了,一行人又继续起程。就这样,东一晃,西一逛,用了一个多月才回到京都。
旅途劳顿,在外担心皇子出事,回京后就没什么可以担心了。文定国派人护送皇子、公主回宫,自己就回府休息了,明天还要上早朝,散朝后还要汇报外出的经过,以及自己的发现。
按大华历代规定,皇子成年后,皇上察情确定太子人选。除太子外,皇子成年后就分府居住,不再住在皇宫。新皇登基,所有兄弟封王离开京都到封地居住,无事不得进入京都,有事进京也得先请示,得到允许后进入。
可是这些规定早就破坏了。先皇驾崩时,当时最小的皇子华顺还差大半年才满十八岁,太后当然舍不得让他离京,向新皇上求情,最后封为顺王,封地镇山省,却又置府京都,不到封地去。现在几个皇子都早已成年,却还没确定太子。一般来说,只要嫡长子没有过失或其他原因,就立长子为太子。当代皇长子华存孝,已经二十九岁,按规定十一年前就应该立为太子。可是十一年前皇上刚登基一年,而且登基后不久,裕皇后就得了失心疯,不得已被关起来,随后不久就去世了。然后皇上立冯贵妃为皇后。这华存孝还算不算嫡长子就不好说了。裕皇后是嫡妻,冯皇后是扶正,还是算嫡妻。按常规,华存孝过继给冯皇后还是算嫡长子,可是华存孝不愿意过继给冯皇后,还说裕皇后是冯贱人害死的。这样就不好办了。
华存孝不能成为太子,华存悌和华存恩也就都有机会。华存悌是冯皇后的儿子,已经二十八岁。冯皇后还生下两个女儿,清安、清福公主。清安公主早已出嫁,清福公主才十三岁。华存恩是郑贵妃的儿子,已经二十三岁。郑贵妃十七岁入宫,生下华存恩后就暗地里研习**,用心保养身体,停止生育,现在虽然四十多岁,看起来还不满三十,深受皇上宠爱。皇上后来也纳了两个妃子,可是不知怎么的,不是流产就是不能生育,太后和皇上也断了念头。
由于没立太子,三个皇子都是既在宫中居住,京城中还另有府邸,养着幕僚、侍卫等人。这是很受诟病的。但是在这个社会,有谁敢去过问皇上的家事?前程还要不要?脑袋还要不要?谁不知道,什么律法都是为下层百姓设立的,是统治者的工具而已。历代皇上,一方面高喊维护祖宗家法,维持社会安定,一方面为了自己的利益,做出践踏法律规矩的事来。
皇上十八岁就被立为太子,到三十七岁登基,当太子就当了十九年。自从当太子,就开始学着处理政事,家里一概不管。本来历代都是如此,男主外,女主内,妻妾儿女自有他人照顾。大婚、纳妃都是当时的皇后,如今的太后负责,以后的子女教育也都是太后操持。登基后,太后才把责任交给后来的皇后。可是不论是太后还是裕皇后,都是对小的溺爱异常。有什么办法,皇家血脉多宝贵!皇上兄弟六人,姐妹十几个;可是儿子三个,女儿三个(夭折的不算),大幅缩水。皇上还没登基,长女清平就嫁了,公主身份都是以后补上的。剩下的五个就得用心照顾。后来冯皇后就不同了,华存孝是要打压的,华存悌是要爱护的,华存恩是要防范的,两个女儿都是自己的,当然爱护有加。由于这些情况,皇子公主会成为什么人可想而知。等到皇上想起关心下一代的时候,性格都基本定型了。皇上的耳根子又软,很多事情也就放下不管了。
这次文定国返乡,皇上也是打算让皇子们出去看看,了解一下风土民情。可是刚要出发,华存孝就病了。等文定国走了两三天,华存孝就好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