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抗旱准备(2 / 3)
>
“孙阳?那个乡长?”
“是的。”
“我怎样才能见到他?”
“只要没有事,他都在落马坑。你去了,就能见到他。说实话,我很少跟他打交道,恐怕还没有你了解他。只不过我们相互都知道是在为何伯爵做事。”
他们口中的孙阳,现在很烦恼。今年从雪化以来,基本上没下过什么雨。偶尔洒几颗,地面还没打湿,就停了。孙家已经派人来问他拿主意。可是他又走不开。落马坑的事务太多了。另外,落马坑开出的荒地是他提议的,如果到时一点收成都没有,他也不好说。炼铁炉和炼铜炉都建好了,刚好开工。太平关已经把缴获的武器全部送到。但何伯爵说暂时不熔化这些兵器。矿石由于是在大连山里,正在与关外府交界的地方,如果走大路,还更远;走小路,就得开辟一条路来。太平关的士兵辛苦开路,终于打通了一条能够过牛马的道路,这几天矿石正源源不断地送来。孙家三百年来重点钻研的是治世之学,其次是普通的致仕之学,不过不管哪种学问都解决不了现在的问题。在河边或水库附近开荒的人都不愁,只要有体力,庄稼还会受旱吗?稍远一些的就不行了,人的体力是有限的。
大旱早就在何伯爵的预料之中。一般说来,上一年下雪又早又大,来年很可能有旱灾。所以前期他拼命地买进粮食。他已经设计了水车,水车要水渠,临时开挖已经来不及了,而且水车的送水高度太低,新挖的水渠要伤害地里的庄稼,没经过粉刷浪费太多。另外还把手摇式上水泵放大,改用畜力。水泵要水管,没有塑料不好制作。问题不能解决,所以一直没有拿出来生产。
何伯爵的身体已经“康复”,他前两天到郑宝奇处去了一趟,既看看郑宝奇是怎么研究的,也把自己想到的经验告诉他。他发现郑宝奇用竹筒解水,虽然效率不高,也节约了大量人力。他拍自己的脑门,没有水渠,用水槽也可以呀!没有水管,用竹竿也可以呀!不过避免破损,就用铁管,连接处可以用畜牲的肠子或皮革。出水管还可以用软管,以前留下那么多马皮,不过都在太平关,自己没权调用;关外府的皮革也被封桂德买走了,剩下不多,能做多少就先做多少。要是上个时空的人,知道他用皮革做水管引水浇地,一定会大骂他是败家子。真皮啊!多值钱啊!他回来就赶紧画相关的设计图纸。水车需要木材加工,他还设计了圆锯、刨床等工具。一切准备就绪,就亲自到落马坑组织生产、安装。
大旱不可能局限于关外府一地,太平关的旱情也很严重,其他地方的消息还没有传来,相信也不能或免。太平关的徭役没有派出,百姓应该都在忙着抗旱。为了保证北疆粮食丰收,何伯爵让人送信给张志祥,希望把以前留下的马皮卖给他,他要制作抗旱的器具。
张志祥不敢擅专,立刻报告政王爷。不说别的,政王爷封地的一千亩良田也正等着浇水呢!政王爷已经得到了霜林、白果两省的灾情报告,如果不能控制旱情,这一季可能收获不到以往的三成,粮食价格将很快攀升到去年太平关难民齐聚时候的水平,而且不局限于太平关,至少波及整个北疆。现在听说何伯爵要制作抗旱器具,暗骂自己怎么把何伯爵忘了。这几个月来,有什么事情能够难倒何伯爵的?对能够抗旱的所有要求当然不会拒绝,指示,立即派人把所有马皮送到关外府,分文不取,再问问何伯爵需要什么,要人给人,要物给物,希望何伯爵能够制作更多的器具,尽量满足北疆三省的抗旱需要。
封地除了炼铁炉、铁器加工厂、木器加工厂继续生产,其他全面停止,而且加工厂也只加工与抗旱有关的东西。何伯爵还召集了关外府所有的皮匠和一些精熟缝纫的妇女,制作马皮水管。当然何伯爵只需要命令下去,就会做得很好。
欧阳天元也终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