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内幕(2 / 3)
政王爷看了周兰山一眼,却什么话都没说,大步离开了。
周兰山知道了,何伯爵早就做好了安排,政王爷一定是听到了一切。政王爷暂时不会动自己,主要是没有足够的证据。另外,只要自己出了事,义王当然就会知道。政王爷为了不让义王警觉,当然暂时要放过自己。可是自己怎么办?一切都已经暴露了。唉,这个太平关我真的不能再呆了。我回去后就把一切交给义王,让他另外派人接收产业。我还不能说明我已经暴露了。只要义王知道了,为了不留下线索,一定会把自己的亲人完全控制起来,甚至灭口!我就说要为父亲守孝三年,就可以把担子扔出去了。自己的其他房产等也不要了,跟小命比起来,跟全家的安全比起来,那些房产算什么!只要义王的人接手了,政王爷肯定会注意来接手的人的。只要注意了,要想查清楚,就简单了。不过这一切都与我无关了。果然,后来周兰山回去之后,就再也没有到北疆来过。他还悄悄地告诉家人,以后对北疆要报以十二分的警惕,一不小心惹到了何伯爵,说不定连怎么死都不知道。不要看义王势大,以后真的跟何伯爵对上了,驴死谁手还真不好说。只要文定国多活一天,北疆就要多壮大一天。何伯爵的军事智慧也不是常人可以揣测的。何伯爵已经知道遇刺跟皇子无关,如果以后要帮助朝廷,东土三省的兵力还真不够看。
何伯爵没有再过问周兰山,他已经来到太平关,当然就要详细看看望兴楼的修建进度。望兴楼还是采用学校的方法,挖地基的泥土用来垒土墙。经过二十多天的建设,地基已经完工了,很快就要立架往上了。何伯爵叫人拿过图纸,做了一些修改。没办法,何伯爵不是完人,当时设计只能根据当时的情况进行。现在有了紫胶,虽然还不能大量生产导线,但用电的前景已经不远了,现在就要考虑电线的摆设布局问题。当然可以以后临时安装,总要浪费一些人工和材料。关外府迎宾楼的设计,回去也要马上修改。不过不用他亲自出动,卢海川就在身边,只要给他讲清楚,回去之后他就会做的。
卢海川也来到了太平关。何伯爵让他也来实地考察,以期提出合理的建议。在他的家族中,他对各种建筑最熟悉。其实祖上传下来的东西在家族里是共享的,还复制了多份。不过有的人觉得没什么大用,工匠不需要懂那么多,只要懂常规的建设就够了。很多东西,可能一辈子都用不上,何必去钻研呢?在太平关负责的就是卢海川的堂兄,小型建筑是非常熟悉的,对大型的就无可奈何了。当卢海川成了总负责人的时候,大家才醒悟过来,机会属于有所准备的人。大家都开始一边学习何伯爵的新式建筑,一边钻研祖宗留下的财富。
午饭是在巡抚衙门吃的。事情是规划改建太平关全城,张志祥宴请的身份足够了。本来政王爷还想请何伯爵到王府用餐,不过考虑到华樱的态度,是不会邀请何伯爵的。政王爷现在是尽量避免华樱见到何伯爵。今天何伯爵的人来请他听审问周兰山,华樱听说他要出来,想跟着出门,被政王爷狠狠地骂了一顿。
午饭后,张志祥拿出了相关的图纸。何伯爵和卢海川一看,还真有大用。图纸是三十年前修太平关的时候绘制的。虽然过了三十年,太平关的变化并不大。不过当时设计的人的眼光实在不够长远,以致于现在就有人在城门外修建房屋。地下排水工程也很小,基本只考虑了雪水的排除,历经三十年,是否堵塞还说不清。
太平关并不是太大,可是何伯爵对具体细节是不清楚的。有在巡抚衙门的老人,指着图纸解释,哪些地方发生了变化,需要实地考察;哪些地方可以不去看。何伯爵和卢海川一边听,一边用铅笔在图上做记号。衙门的人,看到铅笔,觉得很新奇,不过对何伯爵层出不穷的发明麻木了,只是奇怪何伯爵怎么没有把它推广开来挣钱呢?这不是何伯爵的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