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代表(2 / 3)
经答应了,就依言执行吧!朝廷那里也报上,就加上,异象纷呈,何惜生估计有地震,我相信他的判断。其他的你们看着办吧!”
杨建池等人告退,到了外面的办事厅。何伯爵对政务不熟,可是杨建池是此中老手。可能发生的地点不仅仅在于百胜省境内,离开百胜省到其它城市就需要交入城费,货物还要交税。士兵大队人马是不允许随便进入外境的。何伯爵要派出的救援人员,运出的救灾物资,都要出钱。王勇的部队根本就不能进入隔雪省城池。这就需要相关的公文,说明这些人是政王爷派出的,属于公事。隔雪省才不会留难他们,直接放行。杨建池写好公文,盖上政王爷的王印,交给刘智升。刘智升就回军营去了。汪再兴还不能走,还要听杨建池转达何伯爵的具体安排。汪再兴的衣服也早就湿透了。如此大事,他差点就耽误了。杨建池和刘智升无论谁多说一句,自己的仕途生涯基本就结束了。蔡高华完全是小事,此生已经没有复起指望。只要政王爷一句话,郑家都不一定会帮忙。他硬着头皮听完了所有安排,就慌忙回衙门布置去了。
杨建池挥起大印,在几封传书上盖上,交由负责传书的人。他的心情很沉重。传到百果省和霜林省的传书都不会有多大影响。即使没有地震,何伯爵对百姓的关怀和爱护更能让百姓感动,政王爷的支持也会得到百姓的称赞。但是传到京都的就不一样了。那些尸位素餐的大臣,那些只会溜须拍马、声色犬马的大臣是肯定要中伤何惜生的。不论地震是否发生,都会有人说这是谶语,是何伯爵对当今皇上不满而说的。何伯爵此生也不太可能走进政治了。如果政王爷不加那一句话,如果没有地震,说不定何惜生的人头也会落地。
刘智升回到军营都督府也开始忙碌。首先是武库令的制作口罩,必须要安排下去。其次就是把将士分出来,哪些人留守,哪些人救灾。再次要安排新式干粮的制作。他也准备试试,这种干粮是不是能吃,使用是不是方便。最后他也要准备相关的公文。王勇或许是没有想到,大队人马调动没有他的手谕,是会被人诟病的。如果被人说是谋反,那就要诛灭九族!另外还要确定专人监视罗字号分店。在关外府时他就留下了一个侍卫,要把勾结蒙匈的人确认出来。到时一锅端,让太平关挣一大笔。意图谋反,军队是可以直接介入的,不一定通过官府。何伯爵说是冲着他去的,可能性很大。不过四百斤不应该完全用到伯爵府啊?说不定还会用到太平关。有了这些火药,太平关就不再是易守难攻之地。刘智升也受到了提醒,今后在攻城战中也可以使用火药。只是有几个缺点:第一,这种火药太贵;第二,攻城时怎么稳妥地送到城下,没送到人就死了或火药就爆炸了就起不到作用;第三,战争胜利以后的重建工程也大多了。他继而想到,将来叛军是不是会使用火药呢?那可就麻烦了,恐怕没有哪座城市挡得住吧?
刘智升赶忙把这些念头驱赶出去,那是以后的事情,还是以后再考虑,先把眼前的事情做好。
刘智升忙到天黑才回到后院。刚到大门,刘智升就觉得气氛不对。侍卫等都站在旁边,也不进屋。他问是怎么回事。侍卫回答说进屋就知道了。刘智升走进屋,就看见小勇和小武都跪在堂中,夫人也在一边抹眼泪。
这两个臭小子,一回来就把他们的母亲惹哭了,真是不像话!可是这种情况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啊!以前两兄弟调皮是有的,一直还是很有分寸,这一年来经过何伯爵教导,更是好多了。就是以前调皮的时候,夫人也没有重说过他们。
刘智升进屋坐下,厉声说:“过来!是怎么回事?小勇先说!”
小勇和小武走到刘智升面前,又跪下了。小勇说:“爹,师父说,忠于大义,孝以仁慈。古人道,有事弟子服起劳。地震一起,数万百姓就陷于水深火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