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进京(2 / 3)
进行试种。这种就有很大的风险。杂交后的品种,具有不同的特性。何伯爵也给郑宝奇说过,杂交后不一定就完全是优良的品种,还需要进一步试种确定。何伯爵的试验田根本不在乎是不是成功,百姓每个月都有固定的收入。但是取得的种子数量不说很多,完全靠试验田使用是远远用不完的。可是其他百姓试种,就不好说了。试种是好事,成功了当然皆大欢喜,失败了呢?谁来承担责任?其他百姓试种的土地不是何伯爵的,百姓要靠土地生存,失败了就是一年的口粮得不到保证!如果种子好,推广不够,好的资源就得不到充分利用;种子不好,推广太多,就会造成极大的损失。
大家讨论想出了很多办法。有人说,把土地卖给何伯爵,原主人到何伯爵的工厂去做工。在工厂做工比种庄稼洒脱,工钱还不低。可是做工很多要有技术,何伯爵招工是不确定的。何伯爵也不可能无限地招收工人。有人说,把土地卖给何伯爵后,自己加入到种试验田的行列中来。那样就没有任何风险了。这两种都要把土地卖给何伯爵,而现在的土地价格根本说不清楚,何伯爵也不一定会买。郑宝奇是没有那个权力决定的。这两种还有其他的麻烦。土地是自己的或租种的,老人和小孩也可以慢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不计较做活的快慢。但是土地卖给何伯爵后,这些老人和小孩就无事可做了。
有人说成功了百姓自然是赚到了,失败了就该倒霉。这明显不合适的。有人就提出,失败了就让何伯爵做出赔偿。马上就有人反驳,何伯爵没有要你必须试种,凭什么何伯爵该赔偿?何伯爵不是成了冤大头吗?
就这样,方案提出了不少,却无法确定。很多人都想试种,又担心万一失败了就没有生活保障。推广是何伯爵要求的,问题最后只有靠何伯爵来解决。
要说,时间还早得很。玉米播种要到四月,水稻的播种要等到五月初,小麦的新品种要还没收割,至少要等到九月才会下种。何伯爵在关外府的土地主要是买的封桂德的两千亩,瓷窑用去了一部分,试验田用去了一部分,迎宾楼用去了一部分。这次计划重修关外府,还另外买下了大量的土地。何伯爵计划的是以后关外府成为工业重镇,府城还要扩大工业用地。土地肯定可以买一些,但现在何伯爵的钱也很紧了,再大量买土地,就会缺乏流动资金。银票说来是可以无限制印制,何伯爵还是考虑不能太过了,否则就会造成物价飞涨。何伯爵作为本科生,政治经济学还是学过的。即使不算是经济学方面的专家,这普通的道理还是懂得的。
何伯爵把郑宝奇打发回去,自己有空的时候再慢慢考虑。反正还有两个月的时间。这两个月肯定会挣到不少的钱。每个月的丹药、木器、铁器等都会有大量的利润。冬季虽然因为运输不便,会减少利润,两个月下来周转还是够得上的。那些即使要卖土地的,也要等这一季大麦收割之后才会交易。
还是在二月十五这一天临近午时,龚德胜等一些人赶到了京城。龚德胜本来是要等姚顺德找的人做好准备后出发的,后来听说科举考试必须至少要提前两天,也就是二月十六到京城礼部开设的报名点报到,礼部才能安排考场考号等。过期就不能参加考试了。孙家的三个进京考试的秀才虽然不在乎是不是考中,但形式必须走完。因此龚德胜等特意为文勇师做的轮椅做好就立刻与孙家的三个秀才启程了。就算要到京城做生意,还是要有人先去打前站,把铺面等落实好。不然运来的货物放在哪里?那些店员住在哪里?
龚德胜等人到了京城,在城门口没有看见传闻的文定国派人迎接的人。在传闻中,每到科举和武举举行的前五天,文定国都会派人到京城的北城门迎接百胜省的考生。文定国出身百胜省,文家是诗书传家,虽然文定国弃文从武,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仍然富贵不忘家乡。凡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