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战役结束(2 / 3)

加入书签

!行了!回去收拾东西去!”

这仅仅是斯利那加战役中,许多牺牲战士所在班排的一个缩影。斯利那加战役结束之后,各参战部队核实战果和统计伤亡人数,战役过程**有415名战士伤亡,其中牺牲182人。这些伤亡中,几乎有三分之一是在凌晨四点左右,出现火力空隙的时候造成的。

在战役结束后的得失总结上,基层指战员们提出了这样几点。

基层班排里精确射手问题,大部分的精确射手只有普通的白光镜子,配属的微光和热像仪没法接到枪上。虽然步兵排班里有榴弹和单兵火箭,但是火力持续性是问题。在四点多的时候,班排的火箭和榴弹已经基本上告罄,精确射手因为观察问题无法做到压制对方。而大口径机枪虽然有瞄准具,却移动不便也不好上房。

第二点,装甲部队的榴弹和破甲弹问题。支援作战中,27式轻型主战坦克发挥了重要支撑点的作用。无论对印军的坦克还是装甲车辆,都造成了巨大的杀伤。还涌现出了像安卡林这样的王牌坦克手和王牌车组。但是另一个问题也很突出,那就是27式的载弹量和弹药分配问题。27式轻型主战坦克在限制体重的情况下保障装甲和火力的同时,又弄了装弹机和隔舱化,这样一来性能有保障却牺牲了载弹量。和其它主战坦克动辄四五十发弹药不同,27式比他们少了近三分之一的弹药携行量。这在普通作战中没啥,大不了弹药车上来伺候。但是在斯利那加里是机降作战,它就指着那三十二发炮弹打仗呢。而解放军也是头一次把坦克用飞机运进去,各坦克排也不知道自己该用什么比例装弹药。除了十发穿甲弹,剩下的五花八门,装什么的都有。

多装了破甲弹的就杯具了,国产破甲弹一直在破甲深度上下功夫,在新型铜钨镍合金药罩研制成功后,国产破甲弹的破甲深度已经稳稳的站上了弹药口径的十倍以上。破120的深度在1200以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但是相应的,破甲深度越高,说明装药的能量全被转化成了高密度金属射流的速度。破120的金属射流速度已经超过了8000/s。这已经跟线切割没啥区别了。用这种破甲弹用来打混凝土等建筑物时,后效低的可怜。参战的指战员们大部分都表示,起码27式轻型坦克,应该配备一种破甲深度和后效存在一种平衡的多用途弹,既可以用来打工事,轻装甲目标,也能用来杀伤人员。

不少坦克在打光了榴弹之后,装载的破甲弹在对付步兵时,派不上任何用场。这也是一些不必要的伤亡出现的原因之一。

另外总部估计会遭受较大伤亡的清扫作战却没有多少战士牺牲。在大势已去,而自身的性命又都在152口径火炮的直接瞄准下,大部分的印度士兵选择了投降。在第二天的下午,整个斯利那加的街区都已经清扫完毕,83式加榴炮没有一台打光弹药,很多时候,这些能发出巨大响声的东西仅仅一发榴弹进去,就会赶出一群举着双手的印度士兵。毕竟自己再拼命也已经无济于事,还不如体面的投降的好。

唯一例外的是第五山地步兵师的师长。他在安排自己的副手和参谋们向解放军投降之后,从容饮弹自尽,避免了印度人上来就被俘虏一名将军的尴尬局面。

当然,倒霉的不止这位印度人的师长,前线负责总体指挥的帕奈克陆军中将,在斯利那加战役的结果传到新德里之后,立刻成了众矢之的。那些不懂军事却对政治斗争非常在行的国会议员们都像疯狗一样扑向可怜的中将先生。各种质询,中伤,一个接着一个,甚至有议员表示,帕奈克中将应该像他的部下一样,自杀谢罪。一时间,这位前些日子还是对巴基斯坦那作战的英雄,转眼成了人人唾弃的丧家之犬。

为此,帕奈克陆军中将向阿格尼霍特里上将提交了辞呈。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