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6章 一个天上一个地下(4k)(2 / 4)
就这,都还是抛开星弹通信问题不考虑的简化情况下。
“这个倒不是太大问题,靠捷联惯导,精度差点就差点吧。”空装局和防工委倒是想得开,这个主要还是保证核打击的,而核打击嘛,精度差点就差点,无所谓了。
而惯性导航是现在唯一能想到的,520的直径,装激光陀螺仪完全没问题,而激光陀螺仪的精度也是相当之高,哪怕这个导弹的飞行环境更加复杂,也能保证一定的精度,唯一问题就是有点贵,激光陀螺仪价格咬手,而捷联惯导虽然惯性平台剩下了,但是三台陀螺仪是跑不掉的。
高振东却笑了起来:“我们可以采用精度低一点的捷联惯导,至于怎么保证精度,我们换一种制导方式。或者说,我们也可以保留高精度的捷联惯导,但是在条件成熟的时候,用另外一种制导方式来进一步提高精度。”精度和价格直接挂钩。
“换一种制导方式什么方式星光那东西可装不下吧而且这个是在低空飞行,受云层影响很大的。”委总工道。
高振东听了他的话,突然笑得更厉害了。主要是他觉得这事有些巧,他想要用的这种制导方式,和星光制导可谓是真正的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物理意义上的。
“不是,我考虑的这种制导方式,和星光制导可谓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原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共通的,但是又有天壤之别。”
这话把同志们都给说迷糊了,委总工皱皱眉:“如果太地下的话,还是不要用吧……”
在他看来,从效果来说,天上的自然是星光,那另外一种效果都到地下了,那还不如不用,没准反过来干扰捷联惯导的精度都有可能。
他倒是没有考虑导航定位系统,主要是现在的战术导航定位系统压根达不到这个距离,而且是应答定位,用到高速运动的导弹上面,还没等应答信号回来,导弹可能都飞出去好几百米。
就算不考虑这些,战术导航定位系统定位误差够指挥等使用,如果要用到精确打击方面,和捷联惯导大致属于是哥两好,都是百米级别的。
高振东摇了摇头,在同志们一脸懵逼中道:“我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这种制导方式和星光相反,要靠地面……”
啥原来是这么个地下!
同志们这才明白他为什么笑得这么厉害,实在是有点巧。
“靠地面难道你是想靠地面的典型地标制导可是典型地标这东西不是哪儿都有,而且对导弹来说,识别困难,又没有人在回路。”800公里距离,人是不可能在回路的,想要靠导弹自身识别典型地标,难度太大。
高振东摇摇头:“有那么点意思,但是不是靠地标,而是靠地形!我想用地形匹配制导解决问题!”
地形匹配制导,早期战斧除反舰型之外,用来解决高精度知道的技术,非常的有效。也算是解决当前技术条件下,远程巡航导弹精确打击为数不多的解决手段。
这个词同志们从来没听说过,高振东也知道这事儿不解释一下说不清楚,于是站起身,在办公室的黑板上画起了图,开始解释地形匹配制导是个怎么回事。
好在在场的同志,对制导技术的理解都是顶尖的,很快就明白了高振东的意思。
“我明白了,这就是利用地形高低变化,给导弹指出一条路来啊。”总工脸上满是兴奋,就是那种纯粹的见猎心喜,技术人员见到一种新颖技术手段时纯粹的好奇和热情。
“这个办法绝了啊,利用地形高低起伏为导弹指路,还真和星光制导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真的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同志们对刚才高振东那个形容,感到精妙无比,当然更精妙无比的是这套导航的思路。
“利用捷联惯导解决平原和海上的方向问题,同时还能在飞行过程中联合地形匹配提高精度!”地形匹配结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