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事儿发了(3 / 3)
传递紧急公文?」
毛头小子摘下棉帽,忍不住挠了挠头,枯黄的发髻间,隐约看到虱子在钻来钻去。
……
县衙西群房。
三十有馀还未娶妻的刑房典吏张青,刚给炉子里加了一些煤块儿,便看到户房司吏被县太爷的家丁急匆匆地叫出了西群房。
张青也没在意,捣了捣炉火,待炉火稍起,便回到座位上继续书写蓝皮儿的「刑名册」。
年关将过,分管事物的各房需要整理书面成册,经知县审核后,逐级上报。
相比户房的「户籍册」「赋册役」的复杂程度来说,刑房只是小打小闹,毕竟肃慎县城一年下来也没有几个大案。
当然,也不是没有,就算有,也掀不起什麽波浪。
比如今年六月,本地豪强陈家的小儿子当街打死了人,后来呢,还不是推出家丁来顶罪,而且那家丁在大牢里呆了还不满三月,就被陈家使唤银子递话儿给县太爷,最终千金买马骨似的给捞了出去。
这种事情甚至不会留于纸面,这些年在肃慎,这些事情却多了去了。
包括下边的村镇,富户或乡村宗族大多私设刑堂,能捂盖子就捂盖子,捂不住了才想到上下打点,只要银子到位,县里也不想管那些屁事儿,毕竟,我大肃慎海晏河清,哪有那麽多违法乱纪?
导致一年下来,一本「刑名册」根本没啥写的。
愁人。
但人家都写,你还不能不写?
而且别人没写完,刑房也不能立马写完,不然可就遭妒恨咯。
愁啊。
张青一边磨着墨,一边翻开「刑名册」,心里想着到底该怎麽写。
但就在这个时候,「哐当」一声,之前被县太爷叫去的户房司吏正神色惊恐,满头冷汗,正跌跌撞撞的跑进来。
而门口处,还站着两名膀大腰圆丶神情冷淡地青衣大汉。
正是县太爷的「家丁」。
看着户房司吏面色慌乱,似乎在收拾着「户籍册」「赋册役」之类的册子,县太爷家丁还一副怕司吏跑了的值守模样,张青心里顿时「咯噔」一声!
坏了!
粗大事了!
看这架势,县太爷分明是要「查帐」啊!
他娘的,前年我老张为了那三十两银子,勾结户房司吏和本地当铺,帮凤霞山那群山寇,制假户籍丶销赃丶买粮的事,不会他娘的事儿发了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