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三章 曾达所思(2 / 4)

加入书签

的妥协,毕竟朝中文臣中当时河东世家的势力更大。

    而那群四散的刺客,如此训练有素。被抓的那个,当场服毒。火铳印记磨掉,故意做旧。这种种所为,都是精心策划的。这群刺客应该至少是军中斥候出身。

    那麽到底是那个勋贵府给的支持呢?良国公府?永昌伯府?还是忠勇侯府?

    曾达想着良国公秦业这个人,这个人与世无争,除了在李威定罪时,他微微有过倾向,剩下的事他恪守的就是勋贵不涉朝政。

    但是李威定罪事,曾达也能理解。如果不是因为小儿子曾令荣在南苑瘫痪了,李武防护不严,致使猛虎出栏,两家结了仇,他对李威也没有意见。

    毕竟李威这个人太完美了,英国公府太完美了。曾达突然想到,其实自己小时候的偶像便是老英国公。秦业这个人太深,曾达摸不清。

    永昌伯卫定方呢?卫定方一直守的辽蓟线,骁勇善战。

    老永昌伯薨了以后,卫定方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连续两年关于秋獮的地点,他都不参与讨论。两个儿子都没成年。他的存在仿佛只有一件事情,辽蓟有战,非他莫属。

    忠勇侯府呢?忠勇侯府唯仰天恩,谄媚阿谀,不堪大用,曾达摇了摇头。

    难道是漕运总督?曾达回想在淮安见到漕运总督时,他的表情是真的诚惶诚恐。听说他已经上了自罪书了。

    那还有谁?

    突然,曾达又想到,难道是陛下?

    自己替陛下做了那麽多脏活,难道是陛下故意做局?就是为了让自己更死心塌地?经这个事,回到北京,自己一定会被文官弹劾,然后陛下保下自己?

    可是,陛下能料到现场自己的二儿子居然死了吗?他能料到这个事情会变成这个样子吗?难道他不怕自己心里有怨怼?

    曾达真的想了很多,而且他还会一直想,因为只有见到陛下,才能排除一些可能性,然后才有可能猜出真相来。

    曾达在想的时候,太子也在想。

    他一开始单纯认为就是私盐贩子们,为了救人做了这一场事,毕竟那四个人最后真的被救走了。

    经过杨卓提醒后,太子慢慢领悟到,从塞河开始,局就已经做了。这个局,不是一群乌合之众能做出来的。这个局的目标就是自己。

    于是太子在写奏摺的时候,召来了曾达,详细问了军事,那个奏摺是合他们三人之力写就。

    太子最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二弟。

    杀了自己,最大的受益人,便是二弟,毕竟父皇只有两个儿子。

    可二弟只有十五岁啊?他又如何能做成?太子觉得自己都做不成。

    兴许不是二弟自己想杀自己,而是他背后的这群人。从贵妃娘娘开始,到江南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