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独成一系(2 / 4)

加入书签

p> “威远关目前只有千余守军,属下认为至少需要三千守军,还要五百营兵,才能保证威远关的万无一失,才可以随时支援镇虏城。”

威远关守的不只是一个关城,而是一段长城。

各处的关隘兵堡都需要人去驻守。

主要是民兵为主,来自国内各地,唯独夜不收是招募的当地青壮,因为夜不收需要熟悉地方,只有当地人才能胜任。

服役的民兵多逃亡,而且地方也送来的不足,很多民兵半道上就跑空了。

而王信的计划是依托东边的团山口,西边的威远关,与关外的镇虏城形成一个三角,互为犄角,相互支援,打造成牢不可破的攻防一体的军事体系。

镇虏城负责攻。

威远关和团山口负责守。

如果战机不利的局势下,威远关和团山口可以第一时间支援镇虏城,保证镇虏城不失,镇虏城不失,团山口和威远关就不失。

以往的时候,都是王信想办法解决,这次王信反而问道:“你觉得怎么办”

汤平顿了顿,犹豫了片刻,主要是担心自己说错了,想到眼前的人是将军,又无所谓,如果自己错了,将军必然会纠正。

“地方的民壮每年免粮五石,并免二丁徭役,后来参与的百姓变少,只能去招募更多无地的佃户,所以又改为给工食银,每月多的七八钱,少的五六钱。”

汤平刚开始还有些结巴,后来越说越熟练。

王信满意的点点头。

想要独当一面,做事必须要有主动性。

汤平能回答的如此流利,说明他已经想过了,态度没问题,以汤平在自己身边学到的本事,加上他的能力,把威远关交给他不会有问题。

“只可惜,地方没钱,边军也没钱,到了边地的民兵本来是为了口饭吃,结果连饭也没得吃,不光饿肚子,还要干重活,被军官拷打,所以才不愿意来。”

哪怕是最太平的年月,佃户也不少,很多人饿肚子。

边关不打仗的时候,来就有饭吃,很多人怎么会不愿意来呢,总比饿肚子强。

所以缺的不是人。

汤平提议道:“我们可以把民兵的军饷,提升到每个月一两银子,以操练鸟铳为主,即节省了大量军饷,又保证了民兵的战斗力。”

指望民兵去肉搏肯定是不行的。

但是在远处放铳没问题。

真正的硬仗,还得是营兵。

其实胡人那边也是如此,也不是个个神射手,真正的大硬仗,同样需要台吉们手里的精锐,台吉还要带头冲锋,其实与九边的家丁制类似。

九边的将领打仗虽然厉害,可将领一死,队伍立即崩溃了。

胡部也是。

台吉一死,无论多少人马都会溃散。

家丁打仗是为了将领。

胡骑打仗是为了台吉。

“食工银改为八钱,其余的按照你的想法去做,我也是这么想的。”王信毫不脸红的说道。

把汤平话里的军饷改为食工银,另外还降了两钱银子。

自己在京营制定的军饷与别处不同的原因,只是因为足额发放,朝廷军饷给的不足部分,由河西营公库补齐,而不是改变了军制。

同样是将领养私兵。

别的将领一般做法为克扣银子,养家丁。

自己通过刺激商业发展的手段赚银子,养士兵。也有将领设路卡,或者水道设水关,从过往的商队收钱来获得军费。

前者是节流,后者是开源。

而开源也分不同的情况。

自己做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