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揉成一团(2 / 4)

加入书签

> 那么在张文锦的计划之上,自己想要成立西路军,同样符合张文锦的利益,无论是天成军还是未来的西路军,两支营兵负责野战。

事情没有超出自己的预期,王信放了心。

张文锦也不再多言。

世上最简单的事为成全别人,同样也是最难的事。

官场上最大的人情就是成全别人。

非亲非故,张文锦内心并不想成全王信。

不光他只是一个武夫,还有此人的来历复杂,张文锦都不愿此人出头,只不过为了自个的利益,张文锦不得不接受此人。

看着此人一脸的平静,张文锦内心感叹。

朝廷风波不停,地方风浪不断啊。

地方大户不阻拦自己,大同的负责人张文锦也不阻拦,那么还有什么理由呢,所以西路军的成立已经板上钉钉。

除非有人反对自己。

就算有人反对自己也不要紧。

自己把军队都分了出去,独当一面,大不了自己回去,以自己留下来的布局,以及张灿汤平他们的能力,王信并不是很担心。

一个人的荣华富贵,不如兄弟们一起过好日子。

这是王信向来的宗旨。

包括在扬州的时候也是如此。

为扬州营的兄弟们安排好了后路,大多数人过上了自己想要的日子。

唯独钱上的事。

亲兄弟也要明算账。

牛心山在团山与威远关之间的后方,又是离雁门关最近的,所以王信离开大同后,来到了牛心山,除了参观新办的火器厂,也招来了手下的重要将领。

王信来到刘二的作坊。

火器厂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工厂,沿着十里河有好几座作坊和工棚,其中最大的是刘二的作坊。

“我把祖传的手艺公布了出来,制定为详细的章程。”

刘二得意的说道。

他用一两八钱的价格中了标,得到最大一笔订单,为了保障工期,他请了几十名头脑灵活的伙计,势必要把产能提高到每个月一百杆。

这样还不够。

三千杆鸟铳,每个月打造一百杆,一年也才一千二百杆,需要两年多的时间。

可如何继续提高,刘二费尽了脑汁。

王信点了点头。

逼迫工匠把祖传的手艺贡献出来,除了强迫的方式,还有一种是利诱。

至于哪种的效率高,王信认为是后者。

犹如现在的刘二。

在生产效率上面,用降低成本的方式,无法碰瓷激发新模式的效率,核心是人的主动性。

所以刘二不光把祖传的手艺拿了出来,还恨不得工人们第一时间就成为熟练的产业工人,不过刘二有他的局限性。

一个刘二,一万个刘二都想不出来。

但是十万个刘二里,可能就会有一个人想出流水线模式。

王信笑道:“为何不把工人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单独生产一道工序,他们只需要做一件事情就可以。”

听到王信的主意,刘二愣住了。

流水线模式出来了,下一步就是机械化代替最后变成智能无人生产线。

竞争和利益。

原本培养一个熟练的工人需要一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如今只需要一个月,聪明的人甚至只需要十天半个月就能上手,而且成品率直线上升。

王信很有信心,刘二半信半疑,但也觉得将军说的有道理。

“一个月的产能如果能达到三百杆,一年就是三千六百杆,相比较如今的年产量一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