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一屋不扫何以治天下(3 / 5)

加入书签

安身之处,非必要的情况下,没人会选择卖身。

卖身不是自个的事,而是世代都沦为贱籍。

寻常年间,大多只有太穷的人,又或者给别人造成了损失,如给主人家干活,结果给主人家造成了损失,自己又赔不起,那就只能拿儿女来抵。

到了灾情就不同了。

特别是灾区,更有一二两银子就能买到人的行价,不过主要是牙人。

本地大户无端端的不会多买人,买的人多了,吃饭也要钱的,所以一般是外地的牙行来买人,然后卖去外地,发一笔横财。

这就是人性。

雇佣一名长工每年也不过三四两银子,十年下来也不要四十两,但遇到五六两,七八两,顶多十几两二十两,还是好看的丫鬟,谁不愿意买

买来的丫鬟,卖身契捏在自己的手里,可比雇佣长工要放心多了。

所以每当这个时候,本就不稳定的市场也会被彻底摧毁。

大量的自由工会破产,最后沦为奴仆,又形成恶劣的循环,卖身的人一个比一个便宜,这个行业的经济彻底死掉,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王信虽然懂这个经济理论,却没有办法阻挡这股潮流。

随着自然灾害的延伸和长久,一路来卖儿卖女的太多了。

解决办法只有一个。

不允许卖儿卖女的人破坏自由民的经济市场,比如设一道关卡,不允许他们过去,这样就保障了那些自由民经济的稳定。

王信见过。

虽然很残酷,但是的确有效。

就和清朝杀光无粮之民,再杀光富户一样,虽然残酷,但也是一种解决方法,从肉体上消除了不稳定因素。

这些都是王信做不到,也不愿意去做的事情。

犹如明朝也做不到。

一个陕北流民的处理,大明朝廷争论了多年,以至于出了“元气论”,也就是所谓杀人太多会伤元气等等,从上到下都没人愿意去负责屠戮灾民。

大清没有元气论。

一杀到底。

所以残暴不残暴,和胜利不胜利没有关系。

但是这样的世界是不对的。

明知道很多事情不对,自己又解决不了问题,王信看着自己的宅子,从自己的家到天下,王信不禁出神了起来。

难怪古人云。

一屋不扫何以治天下。

自己看到的问题,自己都没有方向去解决,当然治理不了天下,除非对自己遇到的事物有了清楚的方向,那么治理天下也就不再迷茫。

王信看向曾直,交代道:“四十两银子,请五六个长工,最后是一家人。”

曾直愣了愣,“钱太多了吧”

王信没有解释,吩咐说:“大概就这样吧,一家人,或者两家人。”

一家三口,小孩属于吃白饭的,反而是拖累,没人会请这种家庭,不过王信不计较,两家人的话,多上一二个人也不要紧。

银子方面的话,当然不会乱钱。

至少按照一家人需要达到的温饱水平,至少过年过节的时候,还能买一套新衣裳。

“将军真是爱护百姓。”

曾直感慨。

他已经从亲卫们口中听到过,有个云南的游击将军,因为无故殴打百姓,被将军撞见,被将军打了三十军棍。

那游击将军一听就来头不小。

一般人谁会为了百姓来得罪同僚

也只有将军了。

“我爱护百姓是有好处的。”王信笑了笑。

曾直一脸茫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