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归京(2 / 4)
> 王信的住处不大,只不过周边都是军舍,是归化城中最安静的一带。
归化城由商人集资修建的。
王信虽然对外经常“失约”,但是在大周向来说话算话,並没有仗著手里的军队,就把几座城池视作自己的物產予取予求。
加上大同西军的军纪,这才是商人们愿意投资的原因。
因为內部风险可控。
薛岩心里感慨,可以说是从无到有看到关外有今日的模样,关键的人物只有王信。
不光是王信能打仗。
更有王信一切按照规矩办,绝不逾越丝毫。
所以薛岩有些迟疑,“不知王將军舍不捨得这关外大好形势。”
“朝廷决定要调我回京”
王信敏感的察觉。
薛岩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提起了一个人:“半年前,我经过金陵时见了林老爷,与林老爷说起过王將军的事。”
半年前正是自己回京的前一刻,当时自己正努力推动大同的北征。
“不知道林老爷最近几年可好”
王信有些关心。
林如海身体不好,如果不是自己提前得知,先请了红楼中有名的神医,林如海的坟头草都长了几茬。
这几年王信是看清楚了。
贾府的確无人。
寧国府贾珍和荣国府大房贾救,两人分工合作倒是配合的好,一个维繫京城勛贵子弟,一个拉拢军方將领,做法没错,关键站错了队。
而且还把皇帝给卖了。
明明先去皇帝那边討价格,结果最后是为了去找太上皇要个更好的价格。
贾政在文官中当老好人还不错,但是让他扛旗的確为难他了。
还有个吴文华。
已经外放广东巡抚,成为一方大员,只是威望不够,远不如林如海。
这是个文官群里的小圈子。
林如海是勛贵子弟,贾政也是,而且贾政还是萌荫的官。
吴文华是进士出身,没啥背景,因此看中林如海他们这个圈子,林如海也需要吴文华这样的人来扩充圈子,双方一拍即合。
这也是林如海他们这个圈子的主要人物来源方式。
如贾雨村。
革职了的官员,又没有背景,如果不是林如海和贾政他们出手,贾雨村怎么可能官復原职,还在给人教书呢,而贾雨村必然需要这样的圈子。
这种方式也说明了林如海他们圈子的小眾,在朝廷中並不是主流。
真正的大圈子吸收人才,犹如东林党那样掌握几科的科举,而不是林如海他们这种。
所以无论是林如海,还是贾政,又或者吴文华等。
他们抢不到重要的位置。
林如海靠著自身的才能,左右平衡的本事,在巡盐御史上呆了好些年。
贾政只能在工部当个员外郎。
熬了这些年,就算给吴文华爭取了一省巡抚的主官,也是广东那边偏远地区,现在的广东还不是日后的广东。
清楚自己圈子的短板,贾雨村知道自己止步於金陵知府,很难爬上去,从而选择走了奇路,去军中当司马,换了个角度冲入朝堂。
所以才说贾府无人,实际上林如海才是定海神针。
威望、能力、资歷、身份等等都足够。
可惜突然死了。
当然。
说贾府无人,以及这个圈子是小圈子,指的是朝堂上的主流圈子,並不是別的什么阿猫阿狗能惹得起的。
如六品的守备,王熙凤一个府里的媳妇就能一句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