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羞辱加身(1 / 5)

加入书签

第382章 羞辱加身

大同本身的土地是养不活人口的,特别是十六万军事人口。

“耕地最多不超过七十万,属下推测在六十五万左右,风调雨顺的年景,每年可得九十六万石上下,刚好够养活三十万人口,维持住正常的粮价。”

曾直听闻张云承的担忧后,很快算了笔账,用事实来说话。

王信点了点头。

用数据说话是他做事的准绳,曾直等人很快学了过去。

大同府才七十万亩耕地,而江南扬州府,同样是府,境内耕地至少四百万亩,而且田亩产量远高于大同的亩产。

至于所谓的正常粮价,那已经是大户们剥削过了两道,先从百姓们手里折银一道,然后市面上高价一道。

遍观历史可以发现。

无论田亩产量如何变化,百姓们永远挣扎在温饱线上。

犹如新能源汽车技术的进步,导致使用成本如何降低,乃至于结算方式各种改变,可是到了最后,司机们的收入终归回到同一条线上。

原来收入多少,现在收入仍然多少。

又或者原来是温饱,日后仍然是温饱。

大户对百姓们的剥削,从来不是百姓们创造的劳动价值越多,留给百姓们的利益就越多,而是算计好了的,拿走一切的利益,只留给百姓们一口吃的。

所以曾直的话对也不对。

对的是风调雨顺的年景,的确保持了稳定。

大同产出的粮食,回到百姓们手里,的确让他们活得下去,或者只有少部分人活不下去。

见节帅没有说话,曾直继续道:“关内近二十七八万人口,需求八十六万石粮食,不考虑关外,军士军士家属需要五十一万石,所以四十一万石的粮食,每年都需要外地供应。”

曾直敬佩道:“节帅利用关外贸易,推广恢复前明的开中法,前年最好的一年,用了二十万两银子,采购了四十一万石粮食,又在归化城外的耕田收购粮食,薛唐粮行前年也得了三万石。”

四十四万石粮食掌握在节帅府,也是节帅府底气最足的一年。

王信已经明白曾直的态度。

果然。

“今年已经秋收,各地报上来的消息,属下现在可以告诉节帅。”曾直不客气道:“很难。”

“因为天灾的原因,关外贸易大为降低,今年开中法运粮才二十九万石,薛唐粮行今年在关外也只收购了两万石,最可可怕的是关内。”

曾直忧虑道:“大同今年的收成,比往年至少少了一半。”

粮商们敢冒这么大的风险不卖粮食,除了他们利益熏心之外,更有大环境的影响,谁都知道今年的粮食绝对不够吃的,粮商们怎么可能把粮食放出来。

“属下认为目前只有一个办法,向朝廷求援,请朝廷调拨粮食。”曾直忧心忡忡,这个关头的指望是朝廷,节度府去求都来不及,怎么能得罪朝廷。

王信摇了摇头。

能从朝廷请来粮食那自然是好的,关键朝廷有粮食吗

王信比较怀疑。

“试试吧。”做最后的努力,王信同意了曾直的提议,以节度府的名义向朝廷请求调粮。

市面上的粮价,王信买不起,也买不到大批量的粮食。

“去问问知府。”

“粮商不放粮,想要逼反百姓吗到时候大同百姓们造反,知府能不能背的起责任。”王信做了两手准备,粮食需要求,粮商们也要对付。

既然自己不方便,还有知府。

原本自己只管军队,关内的民生是知府负责。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