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用人和先手(1 / 5)

加入书签

第385章 用人和先手

周文被调走了。

同时又派了一批武官过来,分别担任大同都司,游击,参将等。

等于用一个总兵换了五六个中高级职位。

“这买卖亏大了。”严中正不以为然,几人围着桌子,吃着稀饭和榨菜,还有一盘馒头,桌上包括王信总共三个人,每人一个馒头。

严中正手里抓着馒头,吃的香甜,从来没有觉得馒头如此好吃过,边说道:“那些个人先打发到角落去吧。”

指望靠几个武将就分走大同军镇的兵权,太过异想天开了些。

“先看看吧,能用的就用。”王信倒是无所谓,送来的人,能用的就用,不能用的在扔去做冷板凳不迟。

手里的人才始终不够用。

对于什么是人才,王信越来越理解。

比如对自己而言。

能缩衣节食,认可自己的理念。

哪怕在太平时节,从心里能接受俸禄足够的,而不是认为俸禄不够用,需要送礼收礼,喜欢名贵字画等行为的人,同时又能完成手里的事情。

光这几条就淘汰了绝大多数的官吏。

从思想上就无法接受。

然后王信认为,天下就没有轻松的工作。

管理人本就是社会中最难的工作,却反过来各种抱怨百姓难管,如百姓有许多不可理喻的行为等等,说的也的确是事实。

可什么工作好做呢

只要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无论是扫大街的,还是送快递的,他们接触的形形色色的人更多,遇到的各种难题不是更大

他们,轻松吗

这也是王信打算重用督查队,稽查队的原因。

从民间选拔人出来,同时让他们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下干活。

其实真正能干活的人来自什么阶层,古人早就看清了。

如大名鼎鼎的锦衣卫。

锦衣卫有几万人,但是真正负责为北镇抚司干活的探骑才两百多,这两百多人是从民间招募,属于临时工的性质。

但也正是这两百多临时工撑起了北镇抚司的核心业务,至于有油水又清闲的衙门,比如了解京城市场物价的就轮不到临时工了。

简而言之。

需要的是能真正干活,领取合理俸禄,足够养活家人,而不是靠一份工作来指望发财,更甚至赚几代十几代都不完的巨额财富。

这些个要求加起来,大周文官两万余人,吏员六七万,实际衙门吏员超编二三十倍都有,如此多的官吏中,又有几个能接受

所以王信愿意接触很多人,然后从中选出人才来用,对于这些人才越多越好,求之不得。

否则指望旧官僚体系,怎么可能玩得转自己缩衣节食,自产自救的方法。

“朝廷调走周文,不光升他为山西太原镇提督,还领山西境内军政大权,名义上是防着隔壁陕西的流民,属下看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严中正感慨道。

他三两口吃完手里的馒头,喝完了碗里的稀饭,虽然肚子还饿,却不在添稀粥。

大瓷盆里的稀粥不多了,都知道节帅每日定时定量,绝对不多吃,光看节帅受了两圈的模样,谁都不怀疑节帅说到做到。

连节帅都这么做,

家家院子里有空地的都开始陆续种上菜,谁家的院子不种菜而是种之类的,发现一起严惩一起,决不轻饶。

王信主动拿起严中正的空碗,添了半碗,然后给自己添了半碗。

没有虚头巴脑的话语,平分着把粥给吃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