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变化(2 / 4)
。
为了点公钱,谁上赶着拼命啊。
货物和银两被带了回去。
被抓回的两人直接丢入了牢房拷打了两天,问不出油水来,丢回牢房里自生自灭,先是弟弟死了,过了几日中年人也没熬过来。
领了赏钱,赶上了份额,终于在县老爷面前交了差,吏员回去后对差役们骂道。
“竟然让人跑了,你们是干什么吃的”
“米饭白让你们吃了”
“下回再不用心做事,都给爷爷滚蛋,咱们这里不养闲人。”
“听到没”
“听到了。”
十几名差役稀稀拉拉的回应道。
隔壁大同。
清晨的时候。
城内。
“娘,我和弟弟走了。”
大孩子带着小孩子在门口向母亲告别,每天清晨他和弟弟都会去孩童军,在那里吃饭、学习、操练、游玩,一直到吃了晚饭后,他们再回到家里。
自从父亲牺牲后,军队就做出了安排。
大孩子常听叔叔们说,他以后是家里的顶梁柱,要当个大人了。大孩子被鼓舞多了,便挺起了胸膛,自己身后有好多叔叔撑腰,不怕别人欺负自己。
“路上注意安全。”妇人交代了一声,最初并不放心,后来城里的稽查队多了,又经过军队的大清查,加上两个儿子轻车熟路便不再担忧。
孩子离开后,每天往城里送蜂窝煤的车夫又来到这片街坊。
妇人在门口招手。
车夫第一眼就看到门口上方悬挂的烈士家属四个字的大牌子,有了这四个字,哪怕这家人犯了罪,县衙审问的时候,必须有军队的人陪同才能开审。
“还是一百块”车夫客气的笑道。
虽然是个寡妇,但是没有人招惹,寡妇要是给军队里头一说,军队会亲自出来抓人,然后送到衙门里问罪,证实了罪行会因为触犯烈士家属从重处理。
军队和民间可没啥关系,再有关系的人也不敢乱来。
妇人点了点头。
车夫便熟练的搬进去一百块蜂窝煤,在老位置整齐的码放好,然后正要出门,被妇人叫住了,手里竟然捏着四角钱的粮票。
看到粮票,车夫眼睛一亮,立马讨好笑道:“不急着结账。”
妇人和气的笑道:“家里粮票用不了这么多,给你结账了吧。”
车夫这才小心翼翼的接过。
粮菜行有两种粮票,一种是需要和现钱结合用的指标,一种是可以直接购买粮食的粮票,这种粮票有十元、一元、一角、一分的四种。
十元可以兑换两石粮食,按照官方的售价也就是价值一两银子。
但这是大同内的价格。
外面一两银子别说一石米,就是三两银子都难买到一石米,至于大同一两银子两石米,外头人再眼馋也别想买走,要么手里有配额的粮票,要么是现在这种粮票。
一百斤蜂窝煤三分钱,加上黄泥做成的蜂窝煤,成本还要低,但是一百斤却要卖四分钱。
大同不光粮价稳定,物价也稳定。
从煤矿每天拉蜂窝煤出来,一百斤才挣五文钱,所以车夫们为了多挣钱,必须要跑的勤快,让更多的人买到蜂窝煤,除了刮风下雨下雪,往常一天大多能卖千斤上下,刚好一大车。
一天五十文,一个月就是一两五钱,看起来比种地要收入高多了,但是每天拖一千斤蜂窝煤必须要有牲口,大车偶尔还要修补。
零零碎碎的下来,每个月也能落到一两左右。
老婆子给城里人洗衣服做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