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2章 尘埃落定(2 / 2)

加入书签

赢家了,不是应该有赢家,就应该有吃亏的人家吗他们想半天想不通这个问题。

但有吃亏的,这是肯定的了,那就是王主任不遗余力忙前忙后,还在一些地方大开方便之门。

过了十五,王战去了一次九十五号院,把自己家的光荣之家的牌子给挂上,然后把锁都换了,之后就没再去过。

四九城城用粮全靠外地调入,自1959年以后,调入发生困难,越来越少。曾一度出现库存用粮不够维持六天需求的紧急状态。当时全市人口不足400万,居民口粮低标准供应,把自1954年“统购统销”后实行的居民“凭证”供粮改为“凭票”供应。凡是在京有正式户口每人按月发放粮票。粮票分为:粗粮票,面粉票,大米票……粮食定量依年龄大小,因人而异,从婴儿降生的3斤、少儿6斤、儿童8斤……至成人21斤不等。此外还依身份不同,指标各异,如在校大中学生、机关干部、特殊工种……略有所增加。其中面粉供应占总定量20%,大米占 10%,其余供应粗粮——玉米面、白薯干、有时即高粱面儿、鲜白薯等杂粮。

婴儿发给奶证,每日两瓶,每瓶半磅。满周岁的,供应1瓶,再掺兑“代乳粉”。代乳粉票和婴儿票,每月各发一张。凭票到指定商店可购代乳粉1市斤和黄砂2两

作为多数居民的“骨干”副食品猪肉自1959年元月起凭票供应。凡是在四九城有正式户口的,每人每月三张票每票供应鲜肉1——3两,依货源状况而定,肉少时供应1两,肉多时不得超过3两。但自同年5月起,把每人每月的三张票削减为两张。

牛、羊肉从去年起凭票供应。凡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居民,在四九城有正式户口的,每位每月发给“清真肉票”三张,票面标明:上旬、中旬、下旬,每张票一次性使用,可购鲜肉1——3两。货源不足时,曾从西北调入骆驼肉顶替牛肉供应。同时规定:下货顶替鲜肉分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