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乌合之众也是汉军(2 / 3)

加入书签

打得还这么抽象。

义军扛着木梯上岸,城武县都没组织防守,连个放箭的弓箭手都没,全是县令临时拉上来看情况的衙役。

这些衙役原本还想逃跑,可紧接就看到外面上岸的义军,把梯子往城墙上一靠。

梯子矮了,够不到城墙,就能够到一半。

双方各自在城头和城下,扶着梯子就这么大眼瞪小眼。

“当当当!”

“呜呜呜!”

城外的义军营寨跑出来不少人,手里拿着锣鼓和喇叭,死命的在那里吹。

吹了老半天,才算把这些尴尬的攻城部队喊了回去。

王华峤全程看着义军退回,都不晓得到底发生了什么,甚至不晓得这支义军哪来的

看样子也不太像是南方来的汉军啊

太乌合之众了!

还是师爷及时提醒:“大人,大人敌军已退,大人当从速派人出城询问,看看城外来的到底是哪里的军队。我刚才远远一观,敌军似乎挂的是汉字旗,虽然有些许简陋,但就怕他们真是汉军啊!”

“汉军……”王华峤闻言愣了一瞬,接着立马呵斥道,“既是汉军,那还用探什么应当即刻安排守城才是。”

师爷说道:“可是大人,城外敌军粗略看去,起码有着上万人马。而我城武县城上下官民,加起来也不过两三千户,比城外敌军都多不了多少……守城,怎么守”

王华峤嘴硬道:“城外敌军如何架势,师爷你也是看到了,不过就是群乌合之众,怎么就不能……”

这次连话都不听讲完了,就被师爷打断道:“大人,不要忘了,我们也是乌合之众。就连府里的那位知府大老爷,现在手下也是没多少兵马可用。”

王华峤这下终于不说话了,沉默半晌才突然问道:“师爷这是要本官献城投降”

“大人还有别的选择”师爷反问。

王华峤脸上似有挣扎:“可是本官是大清的命官,皇上命我来此知县,怎能轻易罔顾皇恩再说,本官的妻儿老小,可都在京师,就这么投降,不是陷本官于不孝”

师爷听到这里,已经基本明白了王华峤的立场,当下说道:“大人是汉人,又不是满清鞑子的八旗奴才,如今献城投降,那是为了汉家大义,是为了全城百姓免受刀兵之苦。恳请大人能够忍痛为国,而于小家不孝!”

这话算是给足了王华峤台阶,同时也让王华峤终于下定了决心。

他又不是满人,更不是汉八旗,连包衣都不是。作为北京出来的地道汉人官员,他投降的话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时局都到这样了,只要不傻的,都晓得现在大清基本灭不了大汉了。

只是最终谁能笑到最后,那还是未知数。

不过,在王华峤这个北京出身的汉官看来,这大清的兔子尾巴已经长不了了。

谁让他前两年,可是亲眼见识北京城里的粮米价格。从一开始的还能接受,到最后涨到了有价无市,还闹出了粮荒的闹剧。

这可是北京城,一个国家的都城啊!

都城闹出粮荒,那这国家还是国家吗

反正,从那时候起,王华峤就已经觉得,大清应该快不行了。

现在,若是城外的真是“汉军”,那他自然愿意献城投降,好歹能在新朝保住身家性命,说不得还能靠着献城立个大功富贵。

至于妻儿老小

他父母早死,就只有大兴县里的妻妾儿女们,妻妾不重要,女儿也不重要,就是两个儿子有些可惜。

不过也没办法了,这可是为了家国大义。

好在他还年轻,还能重新娶妻生儿子。

中午,王华峤派了衙役出城询问。

问过之后,城外的乌合之众还真是“汉军”,但不是真“汉军”,而是汉军招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