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给日本文学上一课(2 / 4)

加入书签

却只能硬着头皮把这几句话原原本本地翻译了出来。

张潮身后的年轻作家们感到平衡多了,原来张潮这次是谁也没有放过,要把社死进行到底。

果然,现场读者、记者听到以后又发出一阵哄笑,都带着促狭看着站在张潮身后一步,手上拿着麦克风的王震旭。

这时候他的导师饭塚容教授小声地提醒道:“张潮桑这是提携你,等下你要谢谢他。”

王震旭这才恍然大悟,连忙收敛心神。他之前是获得过一个推理奖,但日本每年这样的奖项数不胜数,很快就被人遗忘了。

但是藉由张潮的调笑,他却可以重新回到媒体与读者的视线中心。

对于竞争异常残酷的日本推理圈子来说,一丁点的聚光灯,都价值千金——它可能意味着一份新的出版合约。

张潮继续道:“之前我也来过日本,但总是匆匆来、匆匆去,从未有机会深入窥探日本的文化底色、触摸日本的文化脉搏。

所以我心中始终有个困惑——日本文学,何以如此优秀?”

张潮终于抛出了问题。

而这个问题,又极大满足了现场日本媒体的虚荣心——张潮虽然是最耀眼的文学明星,但他仍然不得不承认日本文学的优秀!

许多记者已经想好了明天报纸的标题:

《“中国小子”膜拜日本文学!》

《张潮的日本文学之梦》

《张潮:日本文学,是亚洲文学的珠穆朗玛峰》

《张潮征服了东京,日本文学征服了张潮》

……

而他身后的中国代表团里不少人听到以后却局促不安起来。

张潮作为中国青年作家的代表,无论是面对美国人,还是欧洲人,都能据理力争,显示出极强的抗压能力,怎么到日本就弯腰了呢?

立马就有人想提醒张潮,但是「时空曲解的奇械师」和「钢铁与冰雪的默示录」此刻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在他们的安抚下,众人才醒悟过来:

这小子,肯定憋着坏呢!

张潮面色如常,继续道:“到了今天,我终于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了——日本文学之所以这么优秀,是因为许多日本作家,甘愿将自己的作品变成一道凝固的景观,一份精致的标本,或者一卷美味的寿司。”

“嘶~~~”张潮一句话褪去了媒体记者们的兴奋劲,他们开始茫然,不知道这个中国人接下来要说什么——但无论说什么,对日本人来说,都不是那么好听的样子。

张潮接着道:“要想讲清楚这个问题,就必须把目光投向19世纪,投向日本‘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时刻。

1853年,佩里舰队驶入江户湾,用武力迫使日本‘开国’。15年后,明治维新拉开了日本全盘西化的序幕。

福泽谕吉在《脱亚论》中宣称‘与亚洲恶友绝交’,这个文化决裂的宣言,既让日本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也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又过了20年,当二叶亭四迷掀起‘言文一致’运动时,他或许未曾意识到,这场运动不仅是文学形式的革新,更预示着日本知识界将西方标准内化为自我审视的准则。

这个时代的日本作家,急切地将日本社会装入欧洲的模具中进行重塑,写出了一部又一部颇有风味的作品——《金色夜叉》《浮云》《墨东绮谭》……

就想《墨东绮谭》的作者永井荷风在他的日记所说,「必须将日本塑造成西方人梦中的情人」。”

这句话落在现场听众的耳朵里,再次引起了一阵喧闹。现场的读者以年轻人为主,记者也并非熟悉文学史的教授,自然没有听过这句颇伤日本民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