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向著暴风的中心进发!(1 / 6)

加入书签

第441章 向著暴风的中心进发!

张潮放下电话,確实感到意外,而且不止一重,

最意外的当然是出版社竟然会因为担心爭议,就要求把《竞选州长》从《一种玩笑》

里撤掉,完全没有一点担当。

其次就是大卫米勒平静地向他表示,自己无法作为《一种玩笑》的编辑继续这本书出谋献策了,由於无法抗拒和扭转出版社高层的决策,他已经准备辞去出版社国际部总编辑的职务。

张潮听完以后自然是颇为感动。

虽然像大卫米勒这样的业界精英並不愁就业一一说不定人家转头就去做《纽约客》

的总编了呢一一但能为自己的书爭取到这一步,依然让他肃然起敬。

既然如此,那自己也不能显得太怂了。

张潮想了想,拨通了双学涛的电话

2008年12月初,第七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在茅盾先生的故乡浙江桐乡的乌镇举行。

这不仅是茅盾文学奖第一次来到乌镇,也是茅盾文学奖第一次举办新人奖,

和所有文学奖项一样,这一次获奖名单早在11月初就已经对外公布一获得大奖的作品分別是《秦腔》,贾平凹作品;《额尔古纳河右岸》,迟子建作品;

《湖光山色》,周大新作品;《暗算》,麦家作品。

大部分获奖作品没有出乎预料,唯有一部《暗算》让人对这一届的评委刮目相看。

因为《暗算》是一部谍战小说,情节惊险刺激,算通俗小说一类,通常来说不是茅奖比较偏倚的“现实主义”“宏大敘事”“严肃文学”一类。

舆论普遍认为这是张潮崛起带来的蝴蝶效应之一。

而获得新人奖的作者则打破了茅奖“长篇小说奖”的定位,將范围扩展到了其他文学题材,“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网络文学”的作者都被纳入。

所以获奖人数也远远多於大奖,单单是“潮汐文化”就有马伯慵等三人获奖,此外韩涵、张越然这样的“新概念一代”,还有李娟这样的“草根作家”

总人数达到了19人。

虽然也有人质疑人数太多,但由於评选的年限范围是从1998年到2007年,是中国当代文学新旧世纪之交的大总结,所以倒也能让大部分人接受。

据说就这么一次,往后人数原则上不超过10人。

张潮没有出现在新人奖的获奖名单上確实让不少人“意难平”,但这个决定一方面出於他本人的强烈意愿,別人无法反对:

另一方面,他实在过於特殊,放在“新人奖”里评选在不少人看来有些“大材小用”了。

最终大家也勉强接受了这个现实。

在颁奖前夕,在作协主席铁寧的带领下,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学界人士和本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得者专门前往茅公的陵园拜謁,以表达文学后辈对这位当代文学巨匠的敬仰之情。

晚上的颁奖典礼则空前盛大。

由於张潮会作为颁奖嘉宾出席典礼,並且组委会特地安排了一个环节,让他代表所有获奖作家发言,就放在颁奖环节的最后阶段。

所以各大企业,尤其是网际网路企业赞助的热情空前高涨,

所有人都知道,张潮每次的公开发言,都会成为经典,往往会在社交平台上流传许久,能让自己的品牌標誌出现在这些视频或者截图里,起到的传播作用远比主持人报几下菜名有用。

铁寧、刘恆等人看著因为经费充足而美轮美奐的典礼现场,也观眾席上乌决乌决的年轻人,內心升起了万千感慨。

他们都经歷过80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