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293章 北宋内耗(2 / 2)
王的意思,所以他们才哭,他们是受过正统教育的读书人,不能为异族所驱使。这个地步,连辞官回家都是奢望,就只能跟着他赵邦媛混到底了。
什么?你说奉一个女人为主丢份子?那你去给契丹人当奴才,那不是没面子,是辱没祖宗,真当人人都是某圣公家族?
就算是那个时代的衍圣公,人家也还没堕落到那个份上。
而邦媛晚上回去之后消了毒,果然就听人汇报,下头抱怨的声音少了很多。底层的人看不懂许多。那就只能用实际行动去做。
只是刘娥流泪道:“无论如何,贵主宗室女孩子,怎么能毁了脸?妾身如何回去见大娘娘和官家。”他是真的和邦媛感情深,连这样的旧时称呼都用上了。
邦媛虽然信任刘娥,但有些话真的没法跟她说开,只能转移道:“我当时已经想好了,你拦不住我的,再说了,咱们得有命回去,你才能见到他们呀。说起来这一个多月都不知道哥哥那边怎么样了。”
赵滋怎么样了,赵滋表示自己要气死了。
别误会,这不是邦媛毁容的事情他已经知道了,而是因为他终于发现,为什么以前妹妹在朝时总想出去,而且说什么士大夫最喜欢给人立规矩。以前赵滋虽疼爱妹妹,但却是刀子没搁在自己身上,现在他可算明白了,这个大宋整个就是继承了五代旧习,兼容了南唐因循苟且的朝廷,爱国不过30余年。整个国家机器运作简直如同暮年老人,不然你听说哪个占据四百军州的国家,会在敌国大面积侵略的情况下内耗了一个多月!
真的是内耗,无论是作为君主还是兄长,赵滋当然希望赶紧出大军赴河北决战,抢回土地人口,解救妹妹于水火,问题是,真正运作起来,他才发现,除非他自己上第一线去领导,否则各地军头之间小心思特别多,什么统兵权和调兵权分开,倒是能够防止大将拥兵自重了,可是也导致军事行动极为迟缓。在职不相信大将,大将也想保全自身实力。好像百姓和土地是最可以牺牲的东西。
就连一向靠谱的李继隆也表现了相当守旧。他虽收复邢州,一直以各种物资短缺为由拒绝继续北进,而中枢六部,竟然到了大战才发现战争储备根本不到位,都说当年王钦若误国,实际上这几年群牧斯换了好几任主管,干的还不如他呢。
军马不行,军械运送居然让各军节度使争执,兵部为了平衡居然一直拖着,赵滋气的又杀了人,并且以御驾亲征为要挟,才逼得吕端同意国家进入战时状态。
————
过年快乐。
这其实是我一直的看法,就是北宋初期其实如一个垂暮老人,处处吸取五代武人跋扈的教训,结果成了大号的南唐
邦媛就是看透了这一点,才要带着剩下的人扎根土地,政权自己建立最靠谱。
总有人问我何时她登基,但现在就可看她为储君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