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三章 魏的太子走上了断头台(2 / 3)

加入书签

说梯己话时泄露了此事以排解不满——其实这事在东宫也不止一个两个人知道。牛庆得了厚赏后,饮水思源,就分了一小半给了那同乡小太监,那同乡小太监得了这赏以后心有不安,就悄悄地离开了东宫,从此不知所踪。

这还只是第一件事,另一件事则足以让拓跋焘七窍生烟且欲置之死地。

拓跋焘新近得了一个美人,那美人是大臣家的女儿,为人聪明伶俐,深得拓跋焘喜爱。拓跋焘外出,就一定让她随行。此次南下,那美人微染小恙,因此拓跋焘就让她留在平城静养。太子在父皇得到这个美人之初,就在殿内见过,虽是父皇宠妃,但他垂涎已久。在去年六月拓跋焘北征阴山时,他就曾让心腹太监入宫买通美人身边人。那心腹太监有一条三寸不烂之舌,他花言巧语,说太子身强力壮,甚得女人欢心,太子有子女二十余人也是一证;他又悄悄说主上如今一日老似一日,而太子不久就将拥有天下,等等。那美人本就像许多美人一样,原就没有什么心计,经这么一番花言巧语,很快就动了心,也没过多久,太子就得手了。太子不近美人便罢,一旦近了,只觉春光短促,一离开那美人,他就朝思暮想,甚至茶饭不思。只要父皇安居平城,他就盼着周边有事,希望父皇快点出征而美人和自己留在平城;父皇出征了,他就在宫中默祷战争能持续下去,希望父皇迟些回来甚至永远也不回来。

久而久之,那美人也只想着身强力壮的太子,只希望能把这美梦永远做下去。

拓跋焘南征,美人虽有小恙,但原无大碍,只因心有所系,于是她就装出个七八分,这才得以留在平城和太子继续偷欢。可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每次要能顺利出宫,或者能让太子顺利入宫,这在戒备森严的宫禁,真正操作起来难度之大就可想而知了。好在似有天助,他们的每次偷期密约都没有遇到什么大的麻烦;偶尔有个小差池,太子也都能以威逼利诱化险为夷。

事情出在太子入宫之后。美人怀孕了,但懵懂无知的十多岁的美人却并不知晓,就在二人在密室中**的时候,不幸生了:美人流产!这把太子吓坏了,一时间他不知所措。俗话说:无毒不丈夫。考虑到利害关系,这时太子冷静了下来,随之对美人的心也冷却了许多。就在美人*着的时候,他一边安慰着她,一边狠命地掐死了美人。在东宫处理一具尸体,就像杀死一条狗一样,可是在后宫就难办了。他慌乱之中叫来了那买通的奴婢,两人趁着夜深人静,就把美人的尸体扔倒了一个枯井里,然后太子匆匆逃离后宫。

皇上的宠妃在一夜间蒸了!这一下把所有的太监都吓得毛都竖立起来了。高墙深宫中的一个弱女子,她能插翅高飞吗?从床铺上留下的大量的血迹,太监们查出了事情的真相。

东窗事的时候,拓跋焘已班师过了黄河。宗爱立即带着宫中卫队火去迎接拓跋焘并禀告此事。

拓跋焘的震怒是可以想见的。但宗爱觉得主上的怒火还未烧到极限,于是又火上浇上一瓢油:东宫官员行为异常,陛下暂且不要急着入都,入都恐生变,不如握重兵于外,然后再作打算。拓跋焘一直是信任宗爱的,对他的话往往是言听计从,但现在他犹豫了:这几个月的功夫,平城竟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事情竟会展到这步田地?他一向是果敢的,他要继续往京城进,但他做好了部署以防万一:诈死。

于是宗爱受命,又匆匆回平城传令:主上箭伤复,于路驾崩,太子去迎丧。

太子晃不知是计,果然带着他的东宫官属仇尼道盛、任平城等出平城迎丧。在路上,太子晃还在悔着:早知如此,就不该掐死那美人。不过转而一想,觉得父皇一死,自己即了大位后天下什么不是自己的,还犯得着再去偷期密约吗?还会在意一个小女子的损失吗?于是他心中释然了。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