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单八章 ,尾声(1 / 2)

加入书签

可怜林海录左等李师爷不来,右等李师爷不来,只得再派人去找孟少军才听说孟少军,已经被钦差行辕的人拿住了,关押在武陵军狼头营里

一众衙役发现情形不太对劲,已经自行都散了

吴同那边见事败,收拾了家私带着家人,打开了城门,出城逃命去了

整个城里乱成了一团,钦差早已收扰了逃出来的侍卫,到各个府衙里知会情形,并委了陆安节制城内守军,一直到天将亮的时候,才把城里的乱局平稳下去

到了第二天早上,成批的狼头营军士,便控制了府衙把林海录给软禁了起来

钦差一边严令所有衙司官员照常行事,一边快马急报,一纸奏折送到金陵

可奏折才送出去没有多长时间,便从府衙里传来消息,林海录已经自杀身亡

李道明听到这个消息,倒是松了一口气他真有些担心林海录不舍得死而林海录不死,吴王那边势必要压着自己审理林海录

林海录不能审,一审就会审出大的问题来所以,林海录这个时候死,是最好的结果

过了二日,皇上便有旨意下来,令李道明查抄林府,并授命他,整顿武陵府官场

李道明这下可就威风八面了,查得查,抓得抓,直到太子爷悄悄地传了口信说:不要闹得太大李道明这才收手

连着几道奏本上去,又为张合顺利召抚了莫干山上匪众等事请功

苏三因为不肯露名,又是一个平民,所以李道明也没有在折子里提起苏三的事情倒是按照苏三的吩咐,在折子上说:“在林海录的府内找到了李家的老爷子”云云

虽然林海录已死,但也把这事情做得滴水不漏,这样会免去了李道明的诸多后患事实上,这也确是林海录的首尾,只不过中途着苏三截了胡而已

众多事实都证明林海录是罪大恶极的;而林海录中伤李道明的那些话,当然就都是子虚乌有了

不过这些内情,在武陵官场闹得沸腾,却不能让平民百姓知道若是让平民们知道大封朝的官员充当起了强盗的角色,那不仅是斯文扫地,还是有损官威的一件大事因此,对外只说林海录施政不当,贪墨公银之类的官样文章

反正林海录是畏罪死的,人死如灯灭,总要有个差不多的体面

张合的伤势并不严重,包扎好后,第三天就可以自由活动莫干山匪众的召抚还是他一手操办的他的原话是:不接受召抚,立刻就打

莫干山的匪首陈生与二当家吴春一商量,打是打不过的,其实早就想等着朝廷来召抚所以根本不用张合劝,他们就遣散了想回家的匪众,带着近百号精干接受了召安

张合也不区别对待,直接就把这些人分了二个队,二个当家的,一个人管了一个队,把人数报到后护卫军岳老将军那里,没过几日,枢密院便有官凭文书发下来,又把这些军士建籍造册

这些都是细话,就不一一表了张合这一场,虽然受了一些伤,但李道明可没少在奏子里替他美言

他也打听到,二皇子似乎对他的在武陵府的作为,颇为欣赏几次放出话来,暗示他效忠但张合心里早就信了苏三的话,哪里肯露了这个风口只把自己的前上司唐季虎将军的事情翻出来,单独写了一份折子,由枢密院递了上去

这么做,一是为了老上司平反;二是也有自己的私心,想让太子爷那边,了解自己的苦衷,并不是为了吴王,才与林海录做对

只是这折子上去,林海录已死,唐季虎的事情,已经死无对证再说,这件事情也过去了七八年了,因此,这折子便被驳了回来

张合上这折子,自然是出于苏三的授意驳回来,也在苏三的猜测之中张合事先已经猜到,也没有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