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只怕难逃一劫(1 / 3)

加入书签

第一件便是皇上前几天,已经准了御史中丞徐子敬的请辞按照旧例,御史中丞这个位置,是不好调没有做过御史的人,来领这个职位的所以,在以往的任命中,无一例外地,都是从御史台内部升用这样做,也是为了保证御史能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

这些年,徐子敬虽坐着中丞的位置,但他年老多病,大多数的台务都是由他代理的这次徐子敬终于可以归家荣养,那御史中丞的位置,他是一定要争一争的

也正是因为这个,他才不愿意掺和到太子党与吴王派之间的纷争中去可目前,林海录的事情,已经变成了这样,太子的态度,还有二皇子的意思,都要重忖度便是御史台里,能对自己的地位构成危胁的御史,也要多注意他们的行为

好在,徐中丞是支持自己的;而且这次在武陵府办差,皇上也是赞许的,有这二点,如果吴王不使绊子,太子就算是有些怨言,也不能阻挡自己正式接管御史台

再说,御史不过是个言官,坐到中丞的位置,也只是正三品不管是太子,还是二皇子,都把目光放在中书省和枢密院这二处地方对御史台一般都不会太过问由此想来,自己顺利接过中丞的位置,并不困难

第二件事情便是震动朝野的一件大案—中书省侍郎苏一谋逆太子案

此案被揭出来,已经有四天了四天里,整个金陵城,都闹的沸沸扬扬苏一是中书省里身居高位的重臣,身后站着的便是吴王若说苏一谋逆太子,那还不如说是吴王要杀掉长兄合理

若真是如此,这案子一旦查实,吴王只怕立刻便要被送大理寺赴审了从封朝建国到如今,可还从来没有出这么大的案子这一回,也不知道是谁,把这事情扯到了明面上来

其实也不用猜,只要一听说这事,便知道是太子那边的人出的头林海录的事情上,太子栽了跟头,若是不报一箭回来,谁还会替太子买命?保不住林海录,就保得住他们?

不过,李道明猜,这事只怕不是太子爷能决心去做的事,只怕是吴台铭的首尾吴台铭是前朝便入了阁的老相爷,深得皇上信重,他若要保着太子,便是吴王眼里最扎眼的一根钉子

哎,有吴台铭居中谋划,只怕苏一这次是难逃一劫了

现在就看吴王是甘心受了这一箭,自断一臂,趁早处置了苏一,以防毒火攻心?还是强硬地守住,死保苏一,与太子结结实实地再拼一场?

估计后者的可能性很小,做起来也很难

吴台铭扯出这样的大案,岂会没有后手?眼前看到这些,只怕是冰山一角真正历害的还在后头

吴台铭此刻,一定是在看吴王怎么应

若是吴王直接把苏一给灭了口,他只怕是见好就收;若是吴王要看看他到底有什么底牌,那他只怕要与吴王好好撕虏一番

这一撕虏,可就是官场巨变;不是你死,便是我亡;顷刻之间,这朝廷上下,便要谈案色变了

眼看风波将起,我在这其中,又要如何取舍呢?若是一个不小心,便是粉身碎骨的局面啊

李道明坐在油灯下默默地想着这些,便听到隔壁院子里,传来大呼小叫的吵闹声

不由皱了皱眉头:这成何体统?驿馆好歹也是国家的体面所在,大小官员面圣前,都得在此地歇息,便是外国使者,也多居于此,怎么如此喧哗,大呼小叫?

“来人”李道明沉声喝道

“老爷”李志忙推门进来

李志是府里的内院管家,自小父母双亡,很小的时候,就在李府里做事因与李道明的儿子李舒自小在一起玩耍,又一起读了书李道明见他还算懂事,便用他做了管家,并给他用了一个李姓的名字,以示都是一家人的意思

李志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