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渐变(2 / 3)
他看
所以,他们想要闹,就让他们闹去闹完了,老老实实按他的要求把粮草,军需送来就罢了否则真要惹火了自己,可不会有那么好的事情
到了次年二月以后,金陵城里对苏三在外不遵号令的行径已经愤怒到了顶点
可是,绝大多数的太子党发现,就算苏三不遵朝廷旨意,皇上也没有把苏三看成一个逆臣甚至苏三连辩一辩自己的罪状的折子,都懒得写
所有该给定**的钱粮,仍然源源不断地从国库中流出去就地征粮,选官的权利,只要苏三递上折子,满朝文武根本没有阻拦的气力苏三俨然就是一个土皇帝,把手里能用上的权势都用上了
从香阳到西五路,再到整个溪下国,苏三一言而决
而从溪下国的中兴城被破,到二月的整整四个月中,朝廷里也只收到了几件溪下国的国器,诸如印玺,国宝之类的物件除此之外,好像整个溪下国并没有被封朝的军队攻破一样
朝廷派出的官员,都被苏三集中到中兴城里,好吃好喝地给养着,根本不让他们赴任各地的官员,都是苏三亲自挑选,朝廷想伸手都难
俨然就是朝廷之外的另一个朝廷可偏偏没有人能拿苏三有任何的办法
徐江锦私下召集心腹商议的时候,也是一脸的苦恼,对眼前的现状没有丝毫办法梅进也早在定**没有与朝廷通气,突然打下了溪下国的事情开始,便明白苏三在外的权势,已经到了一个不可控制的地步
那个时候,梅进便建议徐江锦请皇命把苏三召回金陵可是当时朝廷正与京人和议,需要苏三留在军中以威摄京人所以,这件事情便拖了下来
等到所有人都认为,苏三再不能留在军中的时候,金陵城中早已传出苏三功高震主,裂土封疆的话了
还想诱骗苏三回金陵,显然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的而事实上,苏三借口军中正在整顿不能回金陵,再一次抗旨的事情,也足以证明苏三是不可能在这个风口上回金陵的
随后,朱之国的弹劾折子一出,所有的风头便都明显起来再诱骗苏三回来,谁也没有这个把握
原本以为在这样的大势之下,苏三又是极年轻的性子,朝堂上多设激变之语,激怒苏三回金陵辩解未必没有可能
可是谁料得到,苏三根本不理睬什么弹劾,甚至连皇上下旨让他上‘辩折’,苏三也只是草草地写了‘此心可表天地,再无可辩’几个字,附在朱之国的折子后面就送了回来
苏三也不管朝廷对他这几个字的态度,可偏偏皇帝还就吃他这一套于是苏三该伸手要钱要粮的时候,还伸手要钱要粮
梅进倒是建议徐江锦,让枢密院那边出头,尽量把苏三的军队分开,或者回防金陵,以便就地筹集钱粮总之要么分解,要么调回
可是苏三不吃枢密院的那一套,回复中是语带讥讽,说朝廷中尽是对军务不熟的无用之人,军队如何安置,要在哪里驻防并不需要不懂之人过问
言下之意,便是把枢密院对军队的控制权也给抹平了这自然是激起了枢密院的不满,拿定了主意要断苏三军队的军粮
结果苏三直接一道请奏折上到皇帝面前声称军中无粮乃是大忌若是断粮是皇帝的决定,那他就是天大的本事,恐怕也节制不了军队,到时候军队乱了起来,他可不负责任
这就有点耍赖的意味了,当然,苏三折子中的原话并没有说得这么直接,但归根到底便是这么个意思
于是,皇帝便问枢密院这是怎么回事
枢密院此时也已想到,再逼下去恐怕会让苏三走上极端,也只好借口误了几天搪塞了过去,随后赶紧把军粮送了上去
一帮人在朝廷里对苏三大打出手,而苏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