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舍生取义(3 / 4)

加入书签

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王兰英问道:“这是孟子所写。

为何会出现在这里?”

张金花紧锁眉头,她看着石阶出口,又回头看了看金龙,忽然倒地,双手抓着头,不停喊叫:“生死之际,百世交替,舍生取义,万物归一。

舍生取义”

接着又晕了过去。

过了许久,见张金花醒来,王兰英把她扶到一旁的石阶上,打开水袋喂给她水喝。

高小凤问道:“姐姐,你怎么了?”

张金花摆了摆手,说道:“我刚才头好似裂开一般。”

王兰英道:“难道金花妹妹患了脑疾?”

杨延光道:“刚才侄媳念叨得像是当初我们去五台山上找智聪禅师的时候,他念的那句,还说什么天选者,他所言含糊其辞,不明所以。”

张金花深饮了口水,稍缓片刻后,她站了起来说道:“劳烦你们挂心,自从那日我从梦中醒来,屡犯脑疾,现在已经没事了。”

高小凤道:“我看是墓下阴气太重,叫姐姐感到不舒服,我们还是出去吧。”

张金花指了指那石柱上的诗,说道:“生命和道义都重要,但是如果两者取其一的话,孟子老前辈选择道义。

如果是你们,你们怎么选?”

杨延光道:“我杨家个个都是忠义之辈,为了大宋,舍生取义乃义不容辞之事。”

王兰英道:“在战场上杀敌亦是在生死之间,如果做贪生怕死之辈,怕是被后人所唾弃,西岐百姓何以太平?”

高小凤也跟着附和道:“我也选道义,我也选道义。”

张金花点点头,指着刚才那个石阶说道:“我们适才自石阶而出,恐已择生于二者之间。”

王兰英大惊,心想刚才只是觉得石阶通往外面,并没有想得那么多,没想到无意之中竟然选了条错路。

张金花道:“唐朝共历二十九代皇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由唐国公李渊建国长安,唐太宗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享唐朝盛世五十载,如今大宋国与大唐比起来,简直望尘莫及。”

张金花问道:“你们可知道唐朝是如何灭亡的?”

杨延光道:“我听家父说,当年,安禄山与史思明,以讨贼相杨国忠为名,起兵于北,意图颠覆李隆基之政权。

惜玄宗已不复当年英明,轻信小人谗言,遂使奸佞得逞,终至国运衰微,江山摇曳。”

张金花点点头,道:“李隆基宠爱杨玉环,晚年不理朝政,高力士进言却不以为然,他听信宦官的诬告,处死高仙芝和封常清,唐朝衰败已是定局。”

高小凤问道:“杨玉环,那不是个大美人吗?”

张金花道:“杨玉环虽不涉政,但遭君王宠爱,实属红颜祸水,六军不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杨玉环不诛难慰军心,她死时系白绫,吊死在梨树之下。”

高小凤叹息道:“这么好看的姐姐,就这么死了,真是可惜啊。”

张金花忽然转身,指着那条金龙说道:“它不是龙,而是一条蛇。”

众人大惊,面面相觑。

张金花道:“此龙有角无须,有鳍无爪,看起来是条龙,其实是祸国殃民的蛇。”

杨延光道:“侄媳的意思是,这蛇就是杨贵妃吗?”

张金花从袋子里拿出一把凿头,说道:“这蛇华丽无比,外人不肯破坏,若是搬运,定是把整个蛇身一起搬走,但祸国殃民之物岂能怜惜呢,那石阶出口若是生,破坏这条扮龙的蛇就是义。”

说着她拿着凿头向蛇颈劈去,在一旁的杨延光想了想,也拿起了工具砸了起来。

只听嗙嗙作响,蛇头中间出现裂纹,只在顷刻间就与蛇身分离,原来‘金龙’只是外面镀金,里面仍是石头,蛇头掉落砸在地上,不知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