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偷袭(3 / 4)

加入书签

p>张金花问道:“我们还有多少人马?”

这时孟怀源来报:“元帅,留在村中的士兵还有四百人。”

张金花沉吟片刻,答道:“四百人足矣。

夏寇欲于谷外行偷袭之事,他们兵众粮丰,又据高地之利,宋兵在谷外实处劣势。

倘若再调兵入谷,恐排风她们难以支撑。

孟怀源问道:“元帅,束天郎在村子里屯了不少粮食,我们该如何处置?”

张金花道:“这些粮食都是村民的,分给他们吧。”

孟怀源道:“可是”

张金花立刻打断他的话,说道:“我们不能像夏寇那样,取百姓的粮食。

金山村并不富裕,我们带的粮草够三日之用,今夜你们就随我上山。”

佘太君道:“宗保的武功高强,尚且遭到夏人暗算,我们这群妇孺如何和夏人抗衡?”

张金花道:“我自有办法。”

接着,她命人把屋外夏人的盔甲都脱下来,叫宋兵穿上,扮作夏人的样子。

过了酉时,金山村村民帮杨家将准备了食物和登山的工具,张金花带领佘太君及四百精兵自金山笼西陲,攀岩而登。

此地山势峻极,峰峦如剑,峭壁千仞,怪石嶙峋,岩壁上鲜有林木,亦无可攀援握持之物。

然则一旁有个小吊篮,是为村民上山樵采狩猎所设,可载人升至半山腰。

这个吊篮每次至多承载二人,欲将四百人运至山腰,实非易事。

张金花道:“我先带几人爬上山,太婆婆您作吊篮上去吧。”

说着她点了五十名精壮士兵,以兵器为助,腰间系以绳索,缓缓而上,蹑步攀援??。

一个时辰之后,宋兵均已攀至山腰,此地颇为宽敞,但不远及山顶一半路程,张金花遂将佘太君搀扶到一旁稍作休憩,伺机以窥夏兵动向。

此时,焦廷贵言道:“此地我很熟,前行不远处有一座吊桥,桥畔有一株古松,昔日杨元帅正是在此遭夏寇所窥,不幸罹难的。”

?

张金花道:“此处不高,见前方有广袤平地,环绕四周,视野开阔。

夏兵若于此扎营,既可瞰视山下的动静,又有较大活动的地方,其大本营所在恐去此不远了。”

果然见远处有一片火光,张金花带着一众宋兵依附在岩壁上小心前行,走到一处大松树下,张金花见树皮已被剥落,上面写用血写着‘誓死把敌平’几个大字,在一旁写着‘征西大元帅杨宗保题’

张金花寻杨宗保的尸,周遭皆遍,然未得其踪。

恐已被被夏军掷于山崖之下,又或为野兽所叼去。

想到此处,张金花心如刀绞,眼前骤黑,旋即晕厥,不省人事。

过了许久,张金花慢慢睁开眼睛,见几名女将围在她身旁,佘太君在给她喂水。

张金花坐了起来,说道:“太婆婆,又叫你担心了。”

说着她又哭起来。

杨文广和杨金花也跟着哭起来,杨文广道:“我这就去杀光夏人,为我爹报仇。”

张金花拦住他,说道:“你若真想为你爹报仇,就听指挥。

现在夏兵在前面巡逻,我和孟怀源与焦廷贵做先锋,你们看我的手势,见机行事。”

孟怀源与焦廷贵两人领命,与张金花悄悄走到吊桥旁,那个巡逻的夏兵见有人向他走来,这些人穿着夏兵的盔甲,便向他们问道:“你们是哪个营的?”

张金花上前,压低嗓音,扮男子音,高声疾呼。

其言及跟随束大将军之事,又述杨家数名小将闯入谷中,滋事生非,终被大将军手起刀落,毙于刀下。

又称受大将军之遣,前来向殷元帅禀告此番军情,以明原委。

巡逻兵道:“杨家不知深浅,现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