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师傅(1 / 4)
石德全身姿恭谨,拱手作揖:“少庄主,您在这里所观何物?”
张毕乐稳了心神,双手抱拳,道:“大伯在上,晚辈何德何能,受此谦称。
此庄之中,除圣女姐姐唤我少庄主外,其他人皆呼我丫头。
大伯但唤我丫头便可。”
石德全露出一抹温和笑意:“我与你祖父素有金兰之谊,而我与你父亦相识多年。
我本名上杉石,来自东瀛国。
那年,我仰慕你祖父高义,敬其为人,故舍去旧名,取其名中一字,易名石德全。
虽我与你辈分有别,然石某于宫庄之中不过是个下等之人。
长辈之称,石某实不敢当,更不敢直呼少庄主为丫头,此乃礼数所系,还望少庄主莫要推却。”
毕乐不禁莞尔一笑,脆声道:“我尝于书中阅览,东瀛国乃东方的弹丸小邦。
其国女子着短制丝裙,裙不及膝,鞋难蔽踝,丑态尽露;其国男子,每日所思尽为下流龌龊之事,女子之中,多有沦为娼妓之辈。
然今日观大伯举止,全无书中所说那般,实不像那等男子。”
石德全冷哼一声:“是何等野史谬书,竟敢如此诋毁我大日帝国,实乃荒谬至极!”
毕乐嘴角微勾,又露出一抹浅笑:“果然书中记载不可尽信。
大伯远道而来,想必初至宫庄,今日迷了路。
我父常于葵花阁中会客,大伯若不识路径,我可代为引荐。”
石德全攒道:“闻少庄主结交江湖豪杰无数,今日得见,少庄主见我而不惧,谈及会客之道,应对裕如,信手拈来,其聪慧睿智,诚如江湖传言,名不虚传。”
他稍作停顿,复又说道:“石某早有幸得见张庄主,今日乃奉其严命,特来授少庄主武艺。”
毕乐以小手掩口,噗嗤娇笑,应道:“大伯有所不知,昨日我不幸染疾,至今未得痊愈。
此刻,我这小脑袋尚觉晕沉,使不得持刀剑,耍不了拳法。
今日令大伯白跑此趟啦!”
石德全和声慰道:“无妨无妨,功夫之道本非一朝一夕可成,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可窥入门径。
既少庄主今日身体欠佳,不便习练,我等不妨改日再约。
然适才我见少庄主凝视此画良久,不知这画上的男子,究系何人?又何以如此牵动少庄主的心呢?”
毕乐目光望向画中男子,悠悠道:“这大哥哥究为何人,我亦茫然不知。
只是前些时日,我来此处读书,偶然间瞥见此画,见画上大哥哥风姿翩翩,顿感亲切万分。
不知是我等前世有缘,还是来世有约。
每至画前,我心中便涌起一股难以名状之情,似喜似悲,如梦如幻。
即便我心中有何不悦之事,但见到大哥哥,烦忧尽消,心情亦随之豁然开朗。”
他嘴角微扬,露出一抹甜蜜笑意。
石德全悠然道:“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此世间广袤无垠,奇事纷纭。
然读书愈多,则识见愈广;见闻愈广,则心智愈明。
如此,则世间所谓奇事,皆可洞若观火,无复神秘可言。”
毕乐满含好奇,问道:“大伯虽非我华夏之人,然于我华夏之事竟了如指掌,莫非我爹爹特遣您来,是教我读书识字的吗?”
石德全不禁仰天大笑,道:“我早年间曾于终南山下习武,当时,我的师傅赐我《资治通鉴》一部。
我爱不释手,彻夜研读,竟耗时一年,方将其通览一遍。”
毕乐质疑道:“《资治通鉴》?我亦有所耳闻。
然此书文辞深奥,拗口难懂,岂是番邦之人所能轻易参透的?大伯莫不是在吹牛呢?”
她歪着脑袋,盯着石德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