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2 / 3)
完,不禁悲从中来,泪水像决堤的洪水一般涌出眼眶。她泣不成声地道:“满朝公卿,皆食我朝俸禄,然而国难之时,竟无一人敢挺身而出相救!”
这时,伏皇后的父亲伏丸也走了过来,他看着女儿和女婿如此伤心,心中也是一阵酸楚。他沉思片刻后,上前谏言道:“陛下,如今局势危急,我们必须想个办法应对。臣有一计,不知是否可行。”
汉献帝和伏皇后闻言,都止住了哭声,眼巴巴地看着伏丸,期待他能出一个好主意。
伏丸接着道:“陛下可制锦袍一件,玉带一条,暗制密诏于内。然后择日宣国舅董承入宫,赐予衣带令其回府见诏。如此一来,既能明授讨贼旨意,又能神不知鬼不觉,避免被曹操等人察觉。”
汉献帝觉得此计甚妙,当即点头表示同意。他迅速拿出一块白布,毫不犹豫地咬破手指,用鲜血在白布上写下了讨贼血诏。
伏皇后见丈夫如此决绝,心中既感动又心疼。她颤抖着双手拿起血诏,心翼翼地将其缝补进了玉带之中。
次日清晨,汉献帝按照计划召董承入宫。董承接到圣旨后,心中忐忑不安,但还是赶忙进宫觐见。
汉献帝见到董承,先是赏赐了他一件锦袍和一条玉带,然后与他密谈了一番。董承领旨谢恩后,怀揣着玉带匆匆出宫。
然而,就在董承刚出宫门的一刹那,曹操却突然进宫而来。董承听到曹操的脚步声,心中一惊,连忙闪身躲到了一根石柱之后。
然而,他对此全然不知,曹操其实早就洞察到了他的存在。不仅如此,曹操安插在宫中的眼线,还将皇帝赏赐锦袍、玉带的事情,如实地禀报给了曹操。
曹操听闻此事后,心中暗自思忖,但表面上却不动声色。他故意装作漫不经心地问手下人:“刘备这几日都在做些什么呢?”
手下人赶忙回答道:“据他府中的下人所言,刘备要么是在屋子里静心读书,要么就是在走廊上悠然品茗。”
曹操听后,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接着又追问道:“那么,围场归来之后呢?他又有什么举动?”
手下人思索片刻,答道:“听是在后院开垦了一片菜园,亲自耕种、锄草、浇水,每日都忙得不亦乐乎。”
“哦?种菜?”曹操的兴趣似乎被勾了起来,他饶有兴致地笑了起来,“呵呵,这倒是颇有一番闲情逸致啊。”
然而,笑过之后,曹操的脸色突然一沉,语气变得有些阴阳怪气:“我看啊,他这怕是有意躲避我吧。嗯,国舅,你呢?”
罢,曹操缓缓转过头去,目光如炬,直直地盯着石柱的方向,仿佛那里正站着一个人。
而此时,躲在石柱后的董承心中一紧,他意识到自己已经被曹操发现了。无奈之下,他只得硬着头皮从石柱后走了出来,向曹操施礼道:“丞相。”
曹操见状,挑了挑眉,似笑非笑地看着董承,缓声道:“国舅一大清早便进宫来,所为何事啊?”
董承老老实实地回答道:“陛下宣召微臣入宫,赏赐了锦袍和玉带。”
曹操闻言,饶有兴致地问道:“哦?今日究竟是何特殊日子,天子为何要赏赐你呢?”
董承赶忙拱手施礼,解释道:“陛下念及微臣昔日在西都救驾之功,特宣微臣入宫叙旧,故而有此赏赐。”
解释完毕后,董承便转身朝着宫外走去。然而,就在他与曹操擦肩而过的瞬间,曹操突然心生狐疑,停下脚步,上下打量起董承来。
董承心中暗自叫苦,他为官多年,自然明白天子突然召自己入宫,又赏赐衣物,其中必定有不为人知的内情。此刻,他只觉得心跳加速,如坐针毡,站在原地,不知该如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