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王木的计划(3 / 5)

加入书签

的运维机器人还能深入一些高辐射、高危险区域,完成检测、维修等任务,降低人员面临的风险。

然而,王木明白,智能化并非万能,人员的监控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首先,智能化系统虽然强大,但可能存在技术漏洞与不可预见的故障。复杂的核工程环境中,偶尔会出现超出程序设计范围的特殊情况。例如,极端天气、罕见的设备老化突发问题等,这些异常状况可能导致智能化系统出现误判或无法应对。此时,经验丰富的人员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和专业知识,能够迅速识别问题本质,做出正确的应急决策,避免事故扩大。

人员在核工程中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对安全文化的坚守上。核工程关乎巨大的安全风险,其安全不仅仅依赖技术设备,更在于从业者对安全的敬畏之心。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严格遵循安全规程,注重每一个操作细节,这种严谨的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是智能化系统无法模拟的。而且,在应对突发危机时,人员的冷静、果敢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是保障核设施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此外,人员对核工程的持续学习与深入理解至关重要。核技术不断发展,新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层出不穷。工作人员在日常监控过程中,通过对核工程运行的持续观察与分析,能够积累宝贵的实际操作经验,这些经验对于优化核工程设计、改进运行管理策略具有重要意义,能进一步提升核工程整体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综上所述,智能化核工程离不开人员的紧密盯着。技术与人员犹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相辅相成,共同为核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会后,王木并没有放松下来。他亲自前往核工程基地,要实地查看智能化系统与人员配合的具体情况。

到达基地后,他看到监控室里的工作人员正聚精会神地盯着屏幕,上面显示着各种复杂的数据和核反应堆内部的影像。就在这时,警报突然响起,智能化系统提示某一区域温度异常升高。工作人员立刻紧张起来,但并未慌乱。

王木也快步走到控制台前,他发现虽然智能化系统给出了初步判断,但按照以往经验,这个异常有可能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中一名资深员工建议先派遣运维机器人前去探查,并手动启动备用冷却装置以防万一。

在等待机器人反馈的过程中,每个人的心都悬着。终于,机器人传回图像和数据,原来是一处管道接口处轻微破裂导致热量散发异常。如果没有人员的综合判断和及时应对,仅靠智能化系统可能就会延误时机。这次事件再次证明,在智能化核工程中,人员坚守岗位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王木松了口气,欣慰地看向这些工作人员。他决定组织一次临时研讨会议,就在这监控室旁边的小会议室里。

会上,王木强调了这次事件的典型性。他说:“这次事件表明,我们不能过度依赖智能化系统,我们的经验和判断力才是最可靠的保障之一。”众人纷纷点头。接着,他们开始讨论如何进一步优化智能化系统与人工监控之间的衔接流程。

一名年轻的技术员提议,可以开发一种预警分级系统,根据异常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成因进行分类,这样可以让工作人员更快作出精准反应。大家对此展开了激烈讨论,从技术可行性到成本效益都进行了分析。

最后,王木总结道:“这个想法值得一试,但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小心谨慎,我们回到办公室后,王木开始着手研究关于预警分级系统的更多资料。他深知这个系统一旦成功推行,将会大大提升核工程的安全性。

与此同时,在核工程基地里,那名年轻的技术员已全身心投入到预警分级系统的初步设计当中。他一边仔细研究之前发生过的所有异常案例,一边尝试编写代码构建系统框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