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恒温装置(1 / 5)

加入书签

深夜的实验室里,一片静谧,只有机器轻微的嗡嗡声和王木的呼吸声交织在一起。他的双眼紧盯着全息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数据流,那是关于单兵作战服恒温装置的测试数据。

王木的眉头微微皱起,他对目前的结果并不满意。这款单兵作战服的恒温装置已经迭代到了第三十七版,但在极地环境模拟中,仍然出现了局部温度波动超过0.5c的误差。这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在极端环境下,这样的误差可能会对士兵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他的手指在虚拟键盘上快速地敲击着,调出了天工系统的材料数据库。数据库中的信息如潮水般涌现在他的眼前,他的瞳孔迅速适应了这种高强度的信息输入,精准地捕捉到了他需要的信息——纳米级相变材料的分子结构图。

这种材料具有独特的热学性能,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吸收或释放大量的热量,从而实现高效的温度控制。王木的脑海中开始飞速运转,思考如何将这种材料应用到单兵作战服的恒温装置中,以解决当前的问题。

“启动生物模拟模块。”王木的声音略微有些沙哑,仿佛他已经连续工作了很长时间。随着他的话音落下,半透明的光屏上瞬间展开了北极熊毛发的显微结构图像。

这些毛发在光屏上被放大到极致,每一根都清晰可见。王木仔细观察着这些毛发的结构,他注意到北极熊的毛发具有一种独特的中空纤维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有效地反射热量,保持身体温暖。

天工系统迅速对这些中空纤维进行分析,并以红色高亮的方式标注出了其中的热反射层。王木对这个结果非常满意,他觉得这正是他所需要的仿生结构。

然而,当他将这些仿生结构的数据导入到恒温层模型中时,系统突然弹出了一个警告:“传统锂电池能量密度无法支撑该方案持续工作 72 小时。”这个警告让王木有些惊讶,他原本以为这种仿生结构可以很好地解决能量问题,但现在看来,他还需要寻找其他的解决方案。

王木觉得领口有些紧,便伸手扯了扯,让自己呼吸更顺畅些。他的目光随意地扫过实验台,突然被一块深蓝色的薄膜吸引住了。

这块薄膜只有巴掌大小,静静地躺在实验台上,仿佛在等待着被人发现它的秘密。王木记得,这块薄膜是上周从废弃卫星残骸中回收的超导材料,当时他就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快步走到实验台前,小心翼翼地拿起薄膜样本,仔细观察起来。薄膜的表面光滑如镜,颜色深蓝如夜,透露出一种神秘的气息。

王木决定不再犹豫,他将薄膜样本放入物质分析仪中,启动了天工系统。系统立刻开始对薄膜进行全面检测,数据在屏幕上飞速闪过。

过了一会儿,天工系统的声音响起:“检测到室温超导特性,结合石墨烯导热网络可提升能源转化率37%。”

王木的眼睛一亮,这个结果让他兴奋不已。室温超导材料一直是科学界的研究热点,如果能够成功应用,将会对能源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全息屏幕上,新的恒温装置三维模型缓缓旋转。相变材料层如同鱼鳞般紧密排列,超导薄膜在底层形成银色网络,生物仿生结构则像无数微型空调均匀分布。当模拟环境切换到-40c极地模式时,温度曲线终于稳定在36.5c的水平线上,波动幅度缩小到0.1c。

王木长舒一口气,按停了运行中的模拟程序。窗外泛起鱼肚白,实验台的金属支架上,沾着咖啡渍的笔记本还摊开着,最新一页画满了交错的电路图,角落里潦草写着:“加入自适应神经算法,应对瞬时温度冲击。”

王木正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实验室的门突然被急促推开。他的助手小李满脸焦急地冲进来,“王工,不好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