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基层改革的试金石(2 / 3)
值三千万”那行字上,“就是这几个数字……”
他顿了顿,声音放得很轻,只有身边的苏绾能听见,“上个月我跟农业站老周去产业园,大棚里种的还是普通番茄,连有机肥都没换。”
会议室突然静了。
空调风掠过纸张,发出细微的沙沙声。
小吴在苏绾身边翻笔记本的动作停住,钢笔尖在纸上洇出个墨点。
赵国栋的钢笔“咔嗒”掉在桌上,他弯腰去捡,肖锋看见他后颈的汗把衬衫领子洇湿了一片。
“关于村级集体经济……”苏绾突然开口,声音像片薄冰,“材料里说有十二家合作社,但我这里有份省农业厅刚发的备案名单。”小吴立刻递上打印件,纸页在空调风里簌簌响,“只有四家通过审核。”
赵国栋的脸涨成猪肝色,手指关节捏得发白。
他咳嗽两声,对旁边的副镇长使眼色:“小刘,把合作社的具体情况再补充说明下。”副镇长额角冒出汗,翻着材料结结巴巴:“那、那几家正在走流程……”
肖锋垂眼盯着自己的手背,指甲在掌心里掐出月牙印。
他悄悄把公文包往怀里带了带,里面装着他连夜整理的各村合作社实地调研报告,封皮上还留着他昨晚翻资料时沾的茶叶渣。
“实地看看吧。”苏绾合上笔记本,“西沟村作为试点,我想重点走走。”
去西沟村的路上,越野车碾过新铺的柏油路,轮胎与地面摩擦发出低沉的嗡鸣。
路边的老槐树抽了新芽,嫩绿在晨光中闪着微光,几个孩子追着蝴蝶跑,看见车来就站在路边敬礼,笑声随着风飘进车内。
“上个月刚修的路。”肖锋说,“村民出工,镇里补材料钱,比招标省了三十万。”
苏绾没接话,指尖抵着下巴。
肖锋知道她在想什么——这不符合常规流程,可确实解决了问题。
“政策落地难,难在按部就班就拖死了民生。”他接着说,“西沟村的听证制度,其实就是让村民当半个决策者,矛盾少了,推进反而快。”
越野车停在村头的老槐树下。
苏绾下车时,王婶子正端着竹篮路过,看见肖锋眼睛一亮:“小肖来啦!”她又朝苏绾笑,“这是上边来的领导吧?快进屋喝碗槐花茶,我刚晒的。”
苏绾的嘴角动了动,像是想笑,又硬生生憋住。
她蹲下身,摸了摸王婶子竹篮里的新蒜,凉凉的触感从指尖传到心底。
“您这蒜卖得怎么样?”王婶子立刻打开话匣子:“以前贩子压价,现在村里合作社统一收,一斤多卖两毛!”
她指了指远处的红顶厂房,“就那个豆制品厂,我家二小子在里头当会计,一个月挣三千多!”
肖锋看见苏绾的笔在本子上飞,“合作社+农户”“就地就业”“利润分成”几个词被画了重重的圈。
路过拆迁区时,她突然停住,弯腰摸了摸墙角的红砖:“这是村民自己烧的?”
“是。”肖锋点头,“用拆迁旧砖磨碎了重新烧,成本降了四成,村民还能挣手工费。”
苏绾直起腰,阳光穿过她的发梢,在肩头落了层金。
“肖主任,你很懂‘借力’。”她突然说,声音里有了丝温度,“政策是力,村民是力,问题本身也是力。”
傍晚的夕阳把镇政府的围墙染成橘红色。
调研组的车都开走了,只有苏绾的办公室还亮着灯。
肖锋抱着公文包站在门口,听见里面传来翻纸的声音。
“进来。”苏绾的声音传来。
她坐在办公桌后,衬衫最上面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