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1 / 2)
这是一种拥有七千多年历史的中国非遗,明明创造于中国,却被外国人称为“japan”
,身价不菲的它,曾在拍卖会上以过亿的价格被人珍藏。
它悠久的历史可追溯到商周战国时期,其珍贵程度上至宫廷文物,下至平民百姓的十里红妆,乃至日常生活都一定会有它的身影,它就是漆器。
漆器就是将大漆这种液体,涂在器物上的工艺。
关于漆器这一工艺,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痕迹,在祖国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无一处不到,它以精湛的工艺闻名遐迩,其美观性和实用性兼具的设计更是让人心动。
历史上留下的漆器,是绝对的有迹可循,且历朝历代多多少少都是有实物流传至今,现今或存于博物馆、或私人收藏,也有部分由于战争原因流失海外,但它们都是我们的先辈遗留下来的珍贵的财富。
商代的漆器虽没有出土具体的实物,但是在殷墟武官村大墓现了许多雕花木器印痕,考古学家称为“花土”
。
它是在木器上雕花,然后涂上朱红色的漆色,后因木器腐烂,这种朱红色漆印在夯土中就成了“花土”
。
周代的漆器在商代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展,先在sx市上岭虢国墓中现了漆器,且器形有豆和盘两种,都是仿制铜器的。
这时的漆器也需要符合礼制的规定。
例如《春秋谷梁传》中所录“天子丹(朱红色),诸侯黝垩(黑白色),大夫苍(青色)”
等记载,说明在当时漆色也逐渐丰富起来。
周代漆器工艺非常流行的一种装饰手法是用蚌泡作为镶嵌。
这种蚌泡镶嵌,实际就是现今漆器中螺钿的前身。
战国时期十分重视漆树的栽培和生产,由于大量的种植,漆工艺的兴起,部分生活用品,开始由漆器来代替。
漆器具有它独特的优点,体胎轻便,适于使用,光色美观,进行装饰不受太多的局限,而可获得较理想的艺术效果,且具有防腐防潮的物理性能。
在战国生产的基础上,漆器到汉代得到了很大的展,从而达到了鼎盛时期。
汉代的漆器制作,主要从实用出,会考虑到使用的方便,放置的容积,以及图案纹样的多样统一,富于装饰性,也体现了当时卓越的设计思想。
六朝时期的漆器,虽然从产量和生产规模上看,都不如汉代达,但在漆器的制作技术方面,仍然有着不俗的成绩,这个时期漆器较为突出的有夹纻造像、斑漆和绿沉漆几种。
隋唐,尤其是唐代时候的漆器得到了继续展,俨然列为税收实物之一,且为了适应封建经济上升期对于物品富丽辉煌的艺术要求,其制作方向已转向华美的装饰方面展,漆器的品种也有所增加,除了原有的金银平脱、描金、螺钿、夹纻等外,新创了雕漆。
宋代的漆器工艺展,不仅是官方设有漆器生产的专门管理机构,民间制作漆器也非常普遍。
宋代的漆器品种有金漆、犀皮、螺钿、雕漆等。
宋代漆器同宋瓷一样,更多的是以造型取胜,多数漆器朴素无华,而突出了器物本身结构比例的韵律美。
元代的漆器曾有过较大的展,其制作过程非常复杂,着名品种有雕漆、戗金、螺钿等。
明代时漆树的种植得到了很大的展,各地产漆的省份,产量都有增加,尤其在永乐时期,还开设了“果园长”
,为宫廷服务,专门制造各种漆器。
着名的制漆家黄大成,总结漆艺生产的创作实践经验,写成了《髹饰录》一书,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古代漆艺专着。
清代的漆器在全国各地继续展,并且逐步形成了各制作中心及地方特色。
如bj的雕漆、扬州的螺钿、福建的脱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