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唱千年的璀璨血光 第3684章雨锁河洛匠补天, 烟迷嵩山壑藏兵(2 / 11)
sp; 强行完全颗粒化也不是不行,但是人力成本太高了。
汉代已经有制丸的基础了,比如各种『仙丹』什么的,但是这些大多数都需要手工制作,对于需求量比较小的,问题不大,但是数量一大,问题就多了。
别以为扩充人手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实际上,盲目的扩充人手,反而会增加问题。
就算是后世的流水线,简单重复的机械操作,都时常会有人将手伸到机器里面去……
更何况,就算是强调了安全生产,小心谨慎,不是一样会有人大大咧咧不以为意?
因此,用更为简单一些的饼状火药,就成为了当下的首选。
先用米汤作为粘合剂,将火药装入模具中压制成坚实的药饼或药块,然后再进行阴干,大概就比炮口要小一些,这种紧密的结构能有效阻挡水分渗透。
但是只能延缓潮湿的渗透,无法避免雨水,甚至连意外泼溅都防不了。
当然,油纸包是基础配置,但是油纸包在运输和存储的时候也不具备完全密封性,容易破损。
旋即,就有了对于火药饼表面包裹,或者叫做『涂层』的研究。
斐潜所知,黄氏工匠采用了三种不同的物质进行防水包裹。第一就是油蜡等动物类的油脂。从牛油到猪油,从蜂蜡到石蜡,通过涂抹,浸泡等方式,在火药表面形成一个保护膜。
然后又试验了植物类的油脂,包括生漆,松脂,桃胶等,溶解后包裹火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