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唱千年的璀璨血光 第3684章雨锁河洛匠补天, 烟迷嵩山壑藏兵(6 / 7)

加入书签

容易被司马懿二次夺回飞狐堡。

    所以……

    司马懿觉得按照平常人的智慧水准进行推断假设就可以了。

    『传令!』

    司马懿声音沉稳,『在鬼哭隘口多立旗帜,多张号鼓!让飞狐堡的人假做调动来此,实则埋伏山道!另,斥候即可扩大范围,侦测曹军真实数量,尤其注意四周山谷,谨防曹军偷袭!』

    传令兵立刻应答一声,下去不提。

    在汉代,没有雷达,没有系统,没有小地图,要如何判断对手敌方的兵力多寡,人员布置?

    想要培养一个好的斥候,其实并不容易。

    很多人都知道,可以看敌方的旗帜,烟尘,灶火等方式来确定对手部队数量,但是问题在于,敌方『造假』呢?

    就像是现在,曹义『造假』,司马懿也在『造假』,比拼的又是什么?

    没有后世的先进雷达,但是古代战争体系当中的军事侦察项目,依旧很精妙。

    斥候是古代军队的眼睛耳朵。每个将领都会派出最精锐的士兵当侦察兵,他们需要掌握伪装、追踪和反追踪技能。比如霍去病远征匈奴时,据说斥候能通过观察野鸟飞起方向判断敌军动向。

    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当斥候,也不是所有斥候生下来就是斥候。

    这是要有传帮带的技术,也需要大量的钱财供给,然后经过长时间的训练,选拔出来的,简单说来说,就是要花钱,大量的钱。

    山东,舍不得。

    他们宁可用千金去买中平二年的酒,都不愿意多给大头兵吃一口肉。

    骠骑斥候,是从并州凉州的老兵带下来的传统,是经过严格训练的精英士兵,擅长隐蔽、追踪、观察和生存。他们胆大心细,会尽可能靠近敌军营地、行军路线或要塞,直接观察敌军情况,还会根据帐篷数量、营地占地面积、炊烟数量、营区划分来判断敌军的主将位置、辎重存放地等情况。

    在斐潜推行了军中扫盲之后,绝大多数的军校士官,都可以根据敌方的不同颜色、图案、数量的旗帜辨别出对手的部队编制、将领身份和兵力规模,然后根据对手士兵出操、换岗、喂马、打水等活动的人数、频率,判断对方的军伍状态。

    经验老成的斥候,甚至可以根据在道路上遗留的痕迹,数量、方向、新旧程度判断兵卒规模和通过时间,看扬起的烟尘长度,宽度,高度,以及兵卒行进的速度,判断出兵卒大概的数量。

    还有可以根据水源的水质变化,浑浊或是清澈,判断取水的时间,数量,以及距离……

    这些是随便抓几个『土拨鼠』,就能查探得清楚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