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唱千年的璀璨血光 第八五九章 叩长安(六)(3 / 4)

加入书签

  在熙熙攘攘的人潮当中,一队汉子,挑着一担担的柴薪,正朝着宣平门而来,柴薪沉甸甸的压在肩头,一边走还一边说着些家长里短,口音都是三辅这里的腔调,任是谁都听不出什么破绽出来。

    一名壮汉在队列当中,一顶破旧的葛布帽子遮住了大半的脸,怕是有百余斤的柴薪担子却仿佛像是轻如衣物一般,丝毫没有能够让他行动稍微迟缓,转眼之间便和这些汉子一同挤进了进城的人流当中……

    汉代长安城傍着北面的渭河和西面的泌(三点水加一个皂)水修建,并且在东面和南面开挖了王渠,引入了河水作为城防的一部分。

    但是因为原本未央宫和长乐宫的位置位于长安城南的关系,长安城并不像其他的城池北贵南贫的布局,而是普通一些的居民民宅都在偏北的区域内,就连东市和西市,虽然名字有东西方位,但是实际上都是集中在北面。

    进了章平门便是尚冠后街,东市就在这条街道之上,因此从这个门进城的人数每天都是最多的,把守城门的兵卒也就是最辛苦的。

    最关键是没有什么油水。

    因为京兆府和长安皇宫都比较偏南,所以凡是大小官员,有点身份的,都不会走北面的这几个城门,走这里的都是一些进城买卖些农家器物的穷苦百姓,就算是死命的盘查剥削,也留不下几个油花钱。

    不过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城门守卫当然是靠着城门吃城门了。

    盘查进出的百姓倒是次要的,多少留下一些自家用得上的,才是这些城门兵卒检查的动力源泉。

    见到贩梨贩枣的,便划拉上一衣兜;见到挑着野菜青篙的,便抓上一两捆;见到挑柴薪的,便抽拿几根粗大的柴火,此番种种,便是这些城头守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