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唱千年的璀璨血光 第3286章排外和排位(4 / 10)

加入书签

这一点也不奇怪,毕竟在山东人心中,尤其是在豫州冀州两地的士族乡绅的想法里面,他们负担了大汉绝大多数的财政赋税,养活了大汉边疆无数兵卒,自然就会心高气傲,觉得大汉其他州郡,尤其是北地西域简直就是山沟里面的穷亲戚,只会上门讨债要东西,不知道有多么厌恶,所以董卓一动手,自然就立刻找到了断绝亲戚关系,隔绝往来的理由。

    当然,其实『排外』这种事情,不仅仅是出现在冀州豫州,也不是仅仅只有大汉一个朝代,可以说只要是人群居的地方,必然就会出现『排外』的现象,即便是斐潜自身也不例外。但问题是当一个人层级越高,眼光越远大,就越不应该出现『排外』的问题。

    排外的原因很简单,因为高傲。

    冀州豫州,是当下大汉最适宜农业生产的区域,而在斐潜之前,大汉主要的文化中心,经济中心和粮食产地中心都在这两个州郡,可以说这两个州郡在大汉国内,力压群雄,将第三名和其他州郡远远的甩开,所以心中高傲是在所难免的。

    但山东冀州豫州之地,斐潜觉得,在不同的阶层之间又有不同的『高傲』形式。

    首先是最为底层的普通百姓,自耕农或是佃农。

    这些人群数量是庞大的,生态位又是最低等的,而且『排外』也是赤裸裸的,并且会直接以行为或是言语表达出来。

    这和张绣上报的那些河东老佃户很相似。他们厌恶外地的流民,原因是因为这些流民会以更为低廉的劳动力价格来『抢夺』了他们原本被剥削的『机会』。

    作为东汉开国皇帝发家致富,做大做强的起源地,作为东汉朝堂的奠基人,豫州和冀州的普通百姓享受了相当长时间的优厚待遇,也获得了不小的大汉福利,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逐渐的被士族乡绅所占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