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唱千年的璀璨血光 第1594章 一碗旧麦饭(3 / 8)
本的麦的香,只剩下了麦的硬,纵然经过蒸煮,依旧是硬,就像是一粒粒的小石头一样,吃这个,全靠磨……
后世的稻谷,是经过精磨的,除了谷子外表的那一层糠壳子之外,还有一层皮,如果不磨掉这一层皮,就是糙米,煮着吃也很硬。麦子和粟米都是如此。
正常来说,从谷子麦粒去壳去皮,一般来说就等于是要减少了二三成的重量,所以在汉代,一般的普通百姓舍不得精磨,去掉外面的壳也就是了,所以麦粒很硬,很有嚼头。
所谓周公三吐脯,并不是向后人所想的那么不卫生,亦或是为了表现自我,而是不经过细嚼慢咽,是真的咽不下去……
因此古人在吃饭的时候讲究不说话,讲究细嚼慢咽是有道理的,食物粗糙,一口饭要磨个半天,还怎么说话?
郭嘉磨了几口,将碗放了下来,捂着腮帮子,低低叹息一声。
累。
若是新成熟的麦子,蒸煮来吃是十分不错的,纵然比较硬,但是富含麦香,慢慢咀嚼之下,麦香也自然一点点的散发出来,从嘴里到胃里都能体会到那种属于粮食的纯香和淡淡的甜味。
然而放久了,就有些问题了。不管怎样小心存储,在没有真空和冰冻技术的汉代,总归是避免不了一些受潮和霉菌,所以好一些的便需要时常在天气适宜的时候翻出来暴晒一番,以免霉变。
每暴晒一次,便会减少一层的味道,也会影响到了麦子的口感,而且因为霉菌的关系,但凡是一袋麦子霉变了,其他相邻的麦子也往往都会收到其气味的影响,所以到了最后,这些麦饭简直就是……
可是,这已经是当下最好的食物了。这些还是荀彧特意让人送来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