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唱千年的璀璨血光 第2906章六乡六逐,文人武人(5 / 10)
『啊?这个……』太史慈吞了口唾沫,不能回答。
春秋战国时期,一是原本社会中人们的普遍认知,二也是出于争霸需求,各路诸侯纷纷富国强兵。秦朝的变革之一,就是商鞅带来的变法,他否认了齐国的策略,而是将军事并列到了农业的高度,可见商鞅对于军事的看重。在他的影响与鼓励之下,原本就崇尚武勇的秦朝,变得更加重武尚功,并努力朝着『举国而责之于兵』的方向迈进。
商鞅表示『不胜而王,不败而亡者,自古及今未尝有也,民勇者,战胜;民不勇者,战败。能壹民于战者,民勇;不能壹民于战者,民不勇,圣王见王之致于兵也,故举国而责之于兵。』看看这段话,就足以证明当年赳赳老秦的气势。有这种全国皆战、全民皆兵的气势与信念,秦朝如何不会成为最大的赢家?
而现在么……
一群当年的山东败寇,天天嚎叫着『好战必亡』。
斐潜缓缓的说道:『所谓壹赏者,利禄官爵抟出于兵,无有异施也。故秦民皆勇于战也。』
太史慈默默点头,若有所思。
在秦国,一个普通出身的人,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军功封侯拜相,而且军功的大小、质量,直接决定军士未来的政治经济利益与社会地位。商鞅重法,将服兵役当成是国民必须承担的义务与责任。但在此基础上,他又不忘许以重利。反正都要服兵役,不如积极参加,奋勇作战,还可以改变自己的出身。
『汉承秦制,亦勇于军战,兵革大盛,方有驱逐匈奴,追亡漠北之战。』斐潜仰着头,望着茫茫的戈壁滩,似乎在看着在漫漫黄沙飞舞之中,那卫青和霍去病以及其他羽林卫的身影。
汉刘邦取得天下后,也继承了秦国的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