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童年记忆(2 / 6)

加入书签

山体山势平缓,多有林木,夏日之中更是绿荫繁茂,漫步其间,文定只觉得清凉无比,心扉也渐渐被林间百物所敲开。

    一阵阵稚嫩的欢笑声从山上由远及近的传来,正是小光和他那些伙伴,孩童的岁月里似乎总是充满着欢笑,对新环境的适应也比大人们来的快,来此地不过数日的他们,只要有父母、有玩伴,也就不会愁眉苦脸。

    文定不由得羡慕这些无忧无虑的顽童,曾几何时自己也是这般,和自己的玩伴们肆无忌惮的挥霍着儿时的光阴,每日皆期盼着先生能早些结束一日的课业,好尽情的呼啸于山林之中。

    要是碰到先生出门访友之日,那便是他们莫大的节日,谁也不会提前回家,纷纷结伴去心目中遥远的地方探险。

    儿时总觉得除了学堂与家之间的路,其他的地方都充满着新奇,祖庙、市集、别人村口流过的小溪,都是他们眼中神秘的所在,直到慢慢长大后才明白过来,每次他们都没走出那方圆十几里,一直都是在那一亩三分地上打转。

    可当时在他们眼里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他们欢笑,他们疯闹,流连那夏日里的蛐蛐儿,珍惜那阳光下的草木。

    还记得一次,他们去东狱庙玩耍,却不巧碰上了找族长谈事的先生,最终的下场,是每人被先生那厚重的戒尺打了足足十五下,可这也阻止不了他们又一次的出游。

    每每想到那些儿时的画面,都让文定情不自禁的露出笑容。然而此时那些少年时的同窗却已是各分东西,每个人都有了各自的道路,各自的生活。

    有的考中秀才,终日埋首在书卷之中,或有闲情,也是由新的同窗、新的友人相陪,偶尔在路上巧遇,连一声招呼也不打,能看着你点点头的已算是不错了;有的读书不成转而回家继承先人福荫,年余未见就变成满嘴的酒气,呼朋引类终日游手好闲。

    而更多的呢!弃下了学业,接过了父辈手中的锄头,一年到头都是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见着面时,大多也只是木讷的点点头,说不上两句,就匆忙找个借口夺路而逃。

    原先文定还以为他们真的是有急事,而每年返乡之时也总是特意的去找寻那些儿时的玩伴,然而这种场面经历过许多次后,他最终也明白,这急事之中多少有些刻意的因素。又过了几年,经过好多次尴尬后,文定也选择了沉默,不再特意的去寻找他们,不再一见面便是忘乎所以的高兴。

    现实的变迁总是在捉弄着世间的凡夫俗子,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后,人原本的性情也往往会随之改变,与其说是人在做事,不如说是事在做人,将一个个一同玩耍的孩童塑造成每个行当独有的特色。

    文定有一位小时候爱冲动行事的同窗,长大后和他父亲一样,租种了乡绅的农田,然而一个年关之际,却看见他跪在少东家面前,哀求能否将欠下的租子宽限几日。

    那少东家也恰是文定他们同个课堂里习书的伙伴,曾与他们一同欢笑、一同玩耍,只是当时的二人似乎早就不曾记得彼此间还有过这层交情,最后做了乡绅的同窗,还是命人将佃户同窗家里仅有的耕牛牵走了。

    这看上去让文定觉得讽刺的一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