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盐商考验(2 / 8)
元海奇道:‘这可是我花费了大价钱买来的佳作,你倒是说说看,究竟是什么地方不对了?说的让我信服了则没事,若是让我听出你是胡诌乱编,我可要拿你们铺子的招牌是问哟!’
‘您尽管放心。’若是没把握,文定怎敢乱说,为他们一一分析道:‘这幅层岩丛树,山径曲折萦回,穿过树林,深入重山之中。画树用点叶及针叶法,点、线笔墨间略现拙意,树干挺直,与寻常画卷近景常有数株姿美大树,或丛树中有杂木数种有别。’
‘山峦略成锥体之状,有近、中景二层,乃是属于整幅画所欲表现之主题所在,远景仅见缥缈之山头。林麓间、峰峦上有俗称“卵石”或“矾头”之群石。山石以披麻皴绘成,除矾头外,多属长披麻,笔笔沉着而带润泽之意。用墨浓强部分少,而淡处多。山石造型无特意追求雄伟或奇险之体势,画中无烟云之形状,但笔墨浓淡与景物虚实间饶有烟云之气氛。通幅有平淡之意,而无奇绝精巧之趣,确实与巨然和尚的画风极其相似,可见临摹之人功底十分深厚,也必定是见过图样,方才能如此传神。’
‘既然以上几点皆能吻合,又怎见得不是真迹,而是临摹之本呢?’文定的分析让旁人听着头头是道,他却又一口咬定是伪作,确实让人有些不解。
‘方才某所说的是作画之人的长处,再来说说他的不足。’文定接着道:‘因为是伪作,乃是依照原样所绘制,是故笔墨之间稍现呆滞,不流畅,若是真迹断然不会有此纰漏的。小可还可以断定,此画出自苏州一带。’
若是说假画倒还罢了,竟然连出于何处都能揣测出来,沈立行颇为不信的问道:‘怎就可以断定是出自苏州一带呢?’
文定淡淡一笑,解释道:‘近些年来,苏州一带出了好些靠造假字画为生之人,多数是有底稿的,且以绢本画居多,当然其他形式的也有,不过只是少数。在制作过程中采取分工合作的工序,有管线描的,有管上色的,有管题跋的等等,应有尽有。不过因为是模仿别人的,缺乏创造性,笔法也虚弱无力。这类的字画,我们铺子也曾收过几幅,还不算陌生,汪老板这幅层岩丛树,算得上其中佳作了。’
‘那这宣和殿宝印又如何解说呢?总不能说宋徽宗以及他那一殿的学士们也看走了眼吧!’汪元海指着那方印记质问起来,这显然是极有说服力的证据。
然而文定却说道:‘若是没有这方宣和殿宝印,小可还不敢断定此画的真伪。’
汪元海不以为然的道:‘这印记上的字瘦直挺拔,横划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不正是徽宗所创之瘦金体吗?又有何破绽之处呢?’
虽然对古物他不一定熟悉,不过对于行书字体却是十分熟识的。
‘不错,此印确是瘦金体的字迹,印泥气息大致也构得上宋院时所用之物,却不是宣和殿宝那方用印,在字间留出的间隔上略有出入,而且原印所用的篆文,看上去要显得古雅许多。’
‘有何依据呢?’汪元海可不是那种会轻信于他人之辈,凡事若没个准确的把握,是不会盲目认同的。
文定淡然一笑,道:‘宋徽宗的字画真
↑返回顶部↑